Meta引领潮流,国内厂商闻风而动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AI眼镜逐渐成为各大科技巨头争相布局的下一个风口。据不完全统计,仅在最近两个月,百度、Rokid、闪极、影目、谷东等多家国内企业纷纷发布了AI眼镜产品。小米、三星等头部科技企业也被曝出正在相关领域进行布局,计划于明年推出新品。
Meta的成功,无疑为苦苦寻求AI硬件落地场景的厂商们指明了一个新的方向。去年9月,Meta联合雷朋推出了轻量AI眼镜Ray-Ban Meta,支持摄像和语音问答功能。在酷炫的AI能力和时尚外观的加持下,这款产品已经在全球销售了超100万台。并且,Ray-Ban Meta的能力还在持续迭代进化,今年4月支持了Llama 3大模型,12月17日又新增了实时AI和实时翻译功能。
在硬件领域,100万台的销量是一个分水岭,意味着这一小众产品正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有Meta打头阵,国内厂商自然也看到了其中的机会。在2024互联网大会上,360创始人周鸿祎提及AI大模型落地时表示,预计未来每家互联网公司都会做一个眼镜,成为“百镜大战”。
国内AI眼镜迎发布潮,大多都是期货?
受Meta的成功刺激,国内AI眼镜市场也掀起了一股发布潮。令人意外的是,这些产品大多都是没有正式销售的期货产品。有业内人士表示,这是因为供应商还未完成相关准备,厂商们迫不及待地吹出“牛皮”,实则都是供应商的东西。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VR/AR市场的百万级销量并不是一个小数字。根据预测,2024年中国AR/VR市场的出货量预计也只有53.5万台。Meta Ray-Ban Meta的意外成功,让不少国内相关从业者看到了机会。雷鸟创新联合创始人张昊晨表示,现在中国大概有几十个团队要开始做AI眼镜,其中包括了新入局的创业者,也包括小米和字节跳动这样的大公司。 供应链依赖:国内AI眼镜产业链还不完善,关键零部件严重依赖进口。
展望
随着AI技术和AR技术的不断发展,AI眼镜有望成为下一代智能穿戴设备的主流。国内AI眼镜厂商需要正视存在的挑战,不断提升产品技术,完善供应链,加大市场教育力度,才能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AI眼镜将走入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好帮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