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十一战绩:电商巨头成绩斐然,商家却哭笑不得
今年双十一,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天猫公布,双十一全周期589个品牌成交额破亿,同比去年增长46.5%,刷新历史纪录。京东公布,双十一购物用户数同比增长超20%,超过1.7万个品牌成交额同比增长超五倍,超3万个中小商家成交额同比增长超两倍。
并不是所有商家都摸到了一把好牌。不少商家本以为自己在双十一火了,结果是天塌了。有媒体报道,双十一期间奢侈服装品牌拉夫劳伦在淘宝的成交总额超过16亿元,这个成绩对于商家来说还是不错的。但是,销售额还没焐热,商家的心就凉了——退货率达到了惊人的95%。
凑单退货现象:消费者狂欢,商家血亏
这么高的退货率其实是不正常的,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消费者的凑单退货。

什么叫凑单退货?打个比方,你在电商平台上买了1000多元的商品,但平台的消费券要实付5000元才能减400元,于是你就把拉夫劳伦一件售价4000元的衣服加入到购物车一起凑单,然后再把衣服退掉,这样就能既享受满减优惠,又不额外花钱。在这个操作中,拉夫劳伦就沦为凑单神器,妥妥的大冤种。
除了拉夫劳伦所在的服装行业,其他行业的商家也都存在大量的凑单退货现象。许多消费者为了凑够满减优惠,特地加购这些商家的商品,等拿到优惠后又把货退回给商家。
凑单退货乱象:利己损人,双输局面
凑单退货虽然刺激了很多人的消费欲望,但是对有些商家来说苦不堪言——加重了他们的经营负担。
这其中的问题究竟出在哪儿?未来又该如何进行规范呢?
消费者心态:贪小便宜,缺乏诚信
有媒体做了个双11你会凑单退货吗?的市场调研。结果显示,有1.1万人表示会,秒退不发货没什么影响,占比高达64%。可见,大部分消费者都是认同凑单发货的。
消费者凑单退货的心态主要是贪小便宜,缺乏诚信。他们认为凑单退货是自己的权利,商家无法阻止。这种自私自利的心态导致了凑单退货乱象的泛滥。

平台监管不力,助长乱象
电商平台作为消费者和商家之间的桥梁,有责任规范凑单退货行为。一些平台为了提高销售业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导致凑单退货乱象丛生。
平台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规范凑单退货行为,比如限制消费者退货次数、提高退货成本、增加对商家的保护机制等。
商家缺乏应对措施,任人宰割
面对凑单退货乱象,许多商家缺乏应对措施,只能任人宰割。一些商家为了保住销量,不敢得罪消费者,只好默默承受损失。
商家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应对凑单退货行为,比如提高商品价格、减少满减优惠、加入白名单机制等。
治理凑单退货乱象,多方共治
治理凑单退货乱象,需要多方共治,包括消费者、平台和商家。
消费者:摒弃贪便宜心理,诚信消费
消费者应该摒弃贪小便宜的心理,诚信消费。凑单退货不仅损害商家的利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