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运动员马龙在参加比赛时,两个儿子的活泼调皮引起了网友们的调侃,大家纷纷调侃马龙:“终于理解为什么马龙愿意上班了,原来是不想带娃。”
有人忍不住共情所有带娃的老母亲:“只有带过娃的人才知道,带娃有多累。”
有人说,这世界上最累的工作,莫过于带娃的妈妈们。从早上的兵荒马乱开始,忙忙碌碌一天,只等晚上孩子睡着,才有属于自己的一点时间。
可是,即便如此辛苦了,换回的却是老公的习以为常,孩子的不理解、不尊重、不听话。
客厅里是瘫在沙发上,说当妈后,会被困在那个叫家的牢笼里,在日复一日的忙碌中,让自己活成一团团乱麻。
养育孩子的一地鸡毛,总要有人去承担。只是,在这种超负荷的困境里,有些妈妈熬了过去,而有些妈妈,却被永远困在了里面。
妈妈的情绪影响孩子
心理学角度认为,女性会比男性更倾向于以满足他人的方式来实现自我。简单说,就是妈妈们会承担更多的照顾者角色。
身体被育儿的琐碎消耗,精神和心理也被压抑着,所以才滋生了很多的负能量。
但是,妈妈的负能量,孩子会比妈妈更早地觉察到,并进而受到影响。
电影《优雅的刺猬》中,女孩帕洛玛的妈妈常年受抑郁症困扰,总爱大惊小怪。在她的潜移默化下,女儿帕洛玛小小年纪就已经觉得生活无比空虚,甚至决定在自己13岁生日的时候自杀,并放火烧掉家。

而在另一部影片《房间》中同样有一位妈妈,她被邻居欺骗后,囚禁在一个储物室将近7年。在那里,她被迫生下了儿子杰克。
命运戏弄了她,但她却竭尽所能给了儿子一个幸福的童年。儿子长大后,不仅带着妈妈逃离了这座困了他们数年的房间,还帮助妈妈重新建立了面对外面世界的信心。
孩子,是吸收妈妈情绪长大的。妈妈的情绪影响孩子,孩子的成长状态最终也会反馈给妈妈。
文章《基层女性》的作者王慧玲谈起自己的妈妈时说的话,让人很有共鸣。她说自己想起妈妈时,只有为数不多的美好回忆。更多的是妈妈对她经常的打骂,有次甚至差点打瞎了她的眼睛。
虽然她也知道妈妈当年不容易,很辛苦,自己太调皮,但她依然觉得妈妈之所以打她,是把生活压力和愤怒情绪发泄给女儿的借口。
现实生活中,有太多像王慧玲妈妈一样的女性了,她们为了孩子付出、牺牲了很多,但孩子却很难感激她们。
这也似乎是很多中式家庭的悲剧轮回:妈妈越辛苦,越容易养出报仇的孩子。
爸爸们多参与育儿
一篇采访稿中,看到女诗人邬霞的故事:
邬霞在离婚时,分到了小女儿的抚养权,后来前夫又把大女儿也送到了她身边。因为她自己曾吃过低学历、经济差的苦,所以她为了让两个女儿不重复她的命运,带着女儿住在城中村。

即使经济再困难,住的地方离学校很远,早上上学甚至要6:30起床,她也坚持要让女儿们读大城市的学校。
奔波的生活差点让她累瘫,但一想到为了孩子未来的生活,她也心有所甘。
但直到某一天,她发现女儿对她的态度变得越来越差。女儿开始嫌弃她学历低,文化程度不高,嫌弃她不会做饭,不会做家务。
邬霞这才意识到,自己为了孩子牺牲了太多,却忽略了和孩子的沟通和陪伴。
其实,妈妈的幸福,不仅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家庭的负责。妈妈只有幸福了,家庭才有可能幸福。
所以,爸爸们,请多参与育儿,多给妈妈一些陪伴和支持。妈妈们,也请关注自己,追求幸福。只有妈妈幸福了,家庭才会幸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