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搜狐科技
作者|郑松毅
编辑|杨锦
具身智能,AGI的必经之路?
近日,在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成立4周年之际,AIROpenDay如期举办。继AI大模型之后,具身智能成为科技圈内热议的话题,认为这是实现AGI(通用人工智能)的必经之路,将迎来万亿美元级别的蓝海市场。英伟达CEO黄仁勋、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等一众大佬放言预测,随着智能基础模型快速发展,机器人时代即将到来,未来机器人的数量或超越人类。
百团大战,掘金具身智能
如此被看好的技术发展路线,没有人想错过掘金的机会。如今,国内以清华、北大为代表的学院派,以及以华为、腾讯为代表的产业派,数以百计家机构纷纷涌入具身智能赛道,再现百团大战之景象。
泡沫还是机遇?
大热的具身智能技术概念会是一场泡沫吗?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才投身于此?中国这一次有机会领跑吗?围绕眼下热议问题,搜狐科技对话了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副研究员、副教授周谷越。
周谷越曾是大疆创新(DJI)核心团队成员,先后创建并负责计算机视觉、智能制造、无人机等技术和产品团队。他曾带领团队突破了小型无人机机载自动驾驶系统的关键技术,相关技术广泛应用于大疆集团的全系无人机产品。2020年11月,在智能发展的热潮下,周谷越决定加入清华智能产业研究院,组建了协同视觉与机器人实验室(DISCOVERLab),开展智能机器人、人机交互等领域的科研工作。
作为智能制造业的老兵,在周谷越看来,无论是无人机,还是具身智能,都没有脱离智能自动化技术的本质,因而现在的工作不是转身,而是一种延续。
会是一场泡沫吗?
所谓具身智能,是让AI进化,拥有人类一般处于真实物理世界感知、交互以及决策的能力。虽然人类对机器人的研究已久,但具身智能概念真正火起来是从去年开始,在AI大模型浪潮席卷之后。
在今年的机器人大会上,展台围满了人,近百家企业把形态迥异的机器人拉到现场比武。下棋、写毛笔字、跳舞、做家务、搬运货物......机器人的表现让现场观众接连称赞。大家对具身智能的前景充满期待,但随着各家机器人更新进度放缓,其市场热度似乎正在降温。特斯拉新一代擎天柱人形机器人没有如大家期待般出现在今年的WeRobot发布会,反而传出机器人的现场表现是人工操作的丑闻。其他机器人也没再带来让人眼前一亮的表现。
不少人心生疑问,具身智能会是一场泡沫吗?周谷越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他认为,大家常说的‘泡沫’通常是指技术没有广泛得到落地应用。从技术迭代周期来看,手机是一年,机器人需要一年半到两年,的确产品现在还没达到想象般完美。但从技术连续发展角度来看,并不是‘泡沫’。
当前周谷越正带领AIRDISCOVERLab团队,致力于探索Real2Sim2Real(RSR)架构,以实现真实世界与仿真训练数据的闭环流通。在仿真训练方面,实验室构建了高保真仿真器(DISCOVERSE),成功打通渲染引擎与物理仿真的连接。
我相信即使这会儿热度下去了,后面某个时间点还会再起来,它会是在20年内能看到很好的产品和应用的事。如同人工智能一样,从深度学习算起,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到现在才逐渐在视频、作图等方面应用起来。周谷越说。
挑战与机遇
谈及当前具身智能发展面临的挑战,周谷越表示,机器人迭代周期长、成本高。像机械臂、汽车这样成熟的本体有限,导致能采集到的高质量数据有限。硬件的一致性是个‘硬伤’,一个机器人调好了不代表其他机器人用同样的程序跑也好用,任务执行复现效果差。这些问题在行业内一直存在。
在周谷越看来,现在正处于‘具身智能’的‘大航海时代’,谁能找到新大陆不好说,但现在都上路了。不管是华为、阿里巴巴、腾讯这样的科技巨头,还是初创公司,周谷越认为谁都有机会先实现机器人的GPT时刻。他判断,三到五年后会迎来‘具身智能’的决战时刻。
现在大家都在预热,都是先把框架搭起来找应用场景。五年后供应链成熟了,用户和技术也相对成熟了,到时大家会放出一大波明显比现在好用的产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