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丨搜狐健康
作者丨周亦川
编辑丨袁月
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不断升高,已由1959年的5.11%上升至2018年的27.5%,农村居民已高于城市居民。因此,我国慢性病的防治在落实分级诊疗策略时已注重医疗管理的下沉和防治窗口前移,县域成为了高血压管理的主战场。
近期,中国药师协会和海南博鳌县域医疗发展研究中心联合组织编写的《县域高血压合理用药与综合管理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发布会上,指南通讯作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医师孙宁玲教授介绍,指南为县域医疗机构提供了一份科学、规范、实用的高血压管理方案,将促进高血压防治工作的规范化、精准化进程,有力提升县域高血压的防治水平,为广大县域高血压患者带来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指南主要内容
指南主要包括高血压的流行病学及基层用药现状,降压药物的分类、用药原则与相互作用,降压药物中的单药和单片复方制剂的合理用药,以及基层高血压综合因素管理等核心内容并遵循了循证医学新证据,在维持原有的5类降压药物的基础上又添加了一些新的降压药物,提出了更适合县域基层应用的降压药物,明确了降压治疗原则,注重药物治疗中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县域应用的适应性。
基层用药原则
目前,以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基层医疗机构是高血压防治的主要阵地,基层医务人员对于高血压药物的掌握程度,也直接影响到高血压的控制状况。为此,指南给出了六项降压药物用药原则:
- 降低风险。建议选择有证据支持、可改善心血管预后的降压药物(Ⅰ类推荐,A级证据)。
- 长效降压。降压治疗不仅要血压达标,而且需要长期维持这种控制。首选每日服药1次、可有效控制24小时血压的长效药物,减少血压波动、维持血压节律,更有利于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Ⅰ类推荐,A级证据)。
- 联合治疗。由于大多数患者的血压目标需下降至130/80mmHg以下,故建议起始使用2种药物联合治疗。这些人群包括2级以上高血压(≥160/100mmHg)、高于目标血压20/10mmHg、单药治疗未达标、心血管高危或很高危的高血压患者(Ⅰ类推荐,A级证据)。
- 起始剂量。一般患者采用常规剂量(Ⅰ类推荐,A级证据)。收缩压140—149mmHg且低、中风险的1级高血压患者和高龄老年或虚弱患者,可类推荐,A级证据)。
用药选择注意事项
指南提示,临床医生在选择降压药时需注意以下几点事项:
- 根据高血压临床表型选择药物。《欧洲高血压学会动脉高血压管理指南》(2023)和《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均提出,在原有高血压分级、分期基础上分型,进行精准、个体化的治疗。
- 用药经济性。用药经济性并不意味着只使用廉价药物,而是要看效价比。如果能使药物在达到良好降压效果的同时,能够避免或减少发生不良反应、保护靶器官、预防新发的糖尿病和心房颤动、减少心血管和肾脏事件,就能够更好地减轻患者以及社会的经济负担。
- 药物相互作用。心血管药物相互作用可分为药动学(一种药物干扰另一种药物的代谢)或药效学(药理作用与不良反应的相加或相减)。药物的相互作用对患者的影响有3种情况:有益、有害、无影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