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朝陽の物理の授業 で弱場引力波方程式を求解 引力波の形状とは (张朝阳 物理)

科技资讯 2025-01-02 23:59:37 浏览

在12月15日中午12时的《张朝阳的物理课》第二百三十二期中,搜狐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物理学博士张朝阳坐镇搜狐视频直播间,在得到度规的微扰所满足的波动方程后,具体求解了度规的形式,介绍了引力波的两种模式,并利用测地偏离方程介绍了引力波导致的可观测效应。

广义相对论的基本框架

广义相对论表明物质的存在导致时空弯曲。当探究粒子在弯曲时空中的运动时,可以放下其受到引力这样的观点,而直接地认为粒子需要在这弯曲的时空中走出一条最,就可以将其代入场方程反解出度规,有了度规之后,就能很好地描述时空的弯曲。

方程

当需要描述测试粒子在时空中的运动时,就可以求取克氏符,进而求解相应的测地线方程得到粒子的轨迹。之前的课程中曾经求解过光线在恒星附近的轨迹弯曲角度,这也是广义相对论早期被实验验证的重要结论之一,这个角度刚好是牛顿力学给出结果的两倍。之前还计算过水星近日点的进动。太阳系的所有行星围绕太阳的公转轨迹其实都不是严格的椭圆,而是不断进动的不封闭曲线。水星距离太阳最近,所以效果最明显。还求解过广义相对论的恒星内部解。恒星不是单个粒子,其内部需要用密度和压强来描述,进而给出能动张量。借助爱因斯坦场方程,最终可以得到星体内部的静态方程,这将比经典的流体平衡方程多出若干项修正。

引力波的具体形式

在这些静态的例子之外,动态的情形也是非常值得探讨的。比如,爱因斯坦场方程给出的这个时空弯曲,会不会像波一样传播呢?爱因斯坦早在1916年就预言引力波的存在,这一预言最终得到了证实。广义相对论是狭义相对论的推广,狭义相对论表明物理过程有个速度上限,即光速c。自然地可以想,物质导致的时空弯曲也是需要时间传递的,而不可能是瞬时的,这表明了这种波动是很有可能存在的。

爱因斯坦场方程能否给出这个稳定的波动形式呢?爱因斯坦当年对这个问题给出了肯定的回答,这一预言虽然又经历了否定与肯定,终于在20世纪七十年代经过对双中子星缠绕现象的观察而被间接证实。双中子星缠绕旋转时能量和速率不断变化,而这一变化可以被引力波辐射很好地描述。人类首次真正地观测到引力波是在2015年9月14号,美国LIGO的两个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记录了相应的信号。自此之后,人们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引力波事件,更精密更庞大的测量设备开始被建设,开启了引力波天文学的新时代。

与电磁波相比,引力波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要弱得多,因此拥有极强的穿透能力,宇宙相对于引力波来说几乎是透明的。宇宙第38万年左右被称为再复合时期,在这期间电子与原子核相互结合,形成了原子。在此之前,可见物质主要以等离子体形式的存在,而电磁波与等离子体有极强的相互作用,这个阶段的演化信息很难通过电磁波的形式留存下来。比如现在能够观察到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38万年以后留下来的灰烬。但是要注意到,引力波可以很好地传播出等离子体阶段的信息,这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窗口,可以了解宇宙早期的情况。

引力波的可观测效应

引力波虽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很弱,但它仍然会对物体产生可观测的影响。其中一种影响是测地偏离效应。当引力波传播时,会沿着传播方向周期性地改变物体的长度和角度。这种效应可以被干涉仪检测到,干涉仪是一种非常敏感的仪器,可以检测到物体非常小的长度变化。

引力波的另一种可观测效应是时间延迟效应。当引力波传播时,会改变光线传播的时间。这种效应可以通过脉冲星计时来检测,脉冲星是中子星的一种,会以非常稳定的周期发出电磁脉冲。通过测量脉冲到达时间的变化,可以推断出引力波的存在。

引力波的发现是物理学上的一项重大突破。它不仅证实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还为我们提供了探索宇宙新窗口。通过对引力波的进一步研究,我们有望获得更多关于宇宙起源和演化的信息。

本文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