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我国已有超过2亿残疾人,其中约85%是因慢性病致残。因此,预防慢性病的发生和进展是进而预防残疾的关键一步。
常见致残慢性疾病
- 糖尿病:可侵害人体各个系统,其中微血管病变可损伤视网膜导致失明,下肢血管病变可导致足部溃疡和截肢。
- 心血管疾病:包括动脉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占所有疾病死亡人数的40%以上,约75%的患者最终都有不同程度的残疾。
- 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气肿,以及严重的哮喘,可因病人太过虚弱而导致残疾。
- 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如偏头痛,除疾病本身可造成脑损伤外,还可导致后循环无症状性脑梗死。
- 眼部疾病:如青光眼,可导致视神经受损失明。
- 腰椎病:最常见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表现为腰部疼痛和下肢放射痛。
- 关节炎:如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可造成生活工作上的不便,致残率高。
- 骨质疏松:大大增加骨折风险,尤其是椎体、髋部和腕骨骨折,可导致残疾和失去独立生活能力。
- 癌症:可导致各种残疾,如瘫痪、失明等。
- 多发性硬化: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可导致瘫痪、失明等残疾。
- 精神残疾:包括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孤独症、精神分裂症、重性抑郁症、老年痴呆等,可影响日常生活和活动参与。
预防慢性病致残
要防残先防病,以下几点建议有助于遏止慢性病的发生和进展:
- 健康饮食:每天烹调用油25~30克,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糖摄入量不超过50克。
- 坚持有氧运动:每周3~5次,每次约3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如健步走、骑车、游泳等。
- 控制血压:普通人血压应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慢性病患者应降至130/80毫米汞柱以下。
- 控制血糖和血脂:糖尿病、冠心病和脑卒中患者的血糖和血脂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 戒烟限酒:吸烟、酗酒均可增加慢性病风险。
- 定期体检:及早发现慢性病并采取措施。
通过预防慢性病,我们可以有效降低残疾发生的风险,保障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