驷马难追 四匹马 字背后的深意——揭秘成语中的 驷 破解 之谜 (驷马难追四匹马的故事)

生活百科 2024-12-04 05:53:41 浏览
字背后的深意——揭秘成语中的

我们常说"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很多人理解为既然做出了承诺就不能反悔,说出的话就不能再收回,就算用四匹马都追不回来。那么如果指四匹马,为何不用"四"而用"驷"呢?

驷

"驷马难追"一词出自北宋时期欧阳修所编《新五代史》中:"兵戈屡动,驷马难追,戚实自贻,咎将谁执。"其记录的是五代里第三个政权后晋与北方契丹两国之间的事情

公元936年,原为河东节度使的石敬瑭勾结契丹,称帝太原,向契丹割地称儿消灭后唐建立后晋。石敬瑭称帝后不久,便反悔了与契丹的约定,拒不称儿。契丹主耶律德光大怒,亲率大军南下攻打后晋。

石敬瑭见契丹大军来势汹汹,慌忙召集大臣商议对策。众臣皆主张抵抗,但石敬瑭却贪生怕死,主张投降。大臣赵莹极力劝谏,认为投降只会招致更大的耻辱,不如拼死一战。石敬瑭不听,终于在946年向契丹投降。契丹大军入城后,石敬瑭被押回契丹,不久忧郁而死。

"驷马难追"一词正是用来形容石敬瑭反复无常,出尔反尔的行为。石敬瑭当初向契丹承诺称儿,犹如驷马难追,不可挽回。他却食言而肥,最终自食其果。这个成语告诫人们,说话做事要慎重,不能轻易反悔,否则只会带来灾祸。

为何不用"四"而用"驷"呢?这其实与古人的用字习惯有关。在古代汉语中,"驷"指的是四匹相连的马,是用于拉车的。而"四"只是一个数字,没有特指的意义。因此,用"驷马"来形容石敬瑭反复无常的行为,更显得形象生动。

马车

"驷马难追"一词的由来与五代时期后晋皇帝石敬瑭的反覆无常的行为有关。它告诫人们,说话做事要慎重,不能轻易反悔,否则只会带来灾祸。

本文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