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吸是我们维持生命的关键体征之一,它贯穿我们的一生。当呼吸出现问题时,我们将面临严重的健康隐患。呼吸急促、气短、喘息、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正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的真实写照。
慢阻肺的流行现状
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以持续的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的可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根据《柳叶刀》研究数据,我国慢阻肺患者已约1亿人,2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高达8.6%,4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13.7%,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已超过27%。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慢阻肺患者中仅1/3被诊断,漏诊和误诊率很高。如果不及时接受治疗,病情进展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慢阻肺的病因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其中慢阻肺更为常见。慢阻肺的发生主要源于以下原因:当呼吸道吸入外界各种有害气体或颗粒物时,将导致气道和肺组织发生炎性反应,最终出现气道阻塞、气流受限,产生呼吸困难症状。慢阻肺的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往往无法完全恢复到正常状态。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能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限制患者的日常活动,甚至导致死亡。
慢阻肺的高危人群
长期、大量吸烟是导致慢阻肺的主要危险因素。吸烟指数=每天吸烟支数x吸烟年数。例如,如果每天平均吸20支烟,已有20年的吸烟史,那么吸烟指数就是400年支。
慢阻肺的症状
临床上,慢阻肺主要有以下三大症状:
- 呼吸困难:指各种各样的呼吸不适症状,常被描述为气短、呼吸费力、胸闷、气不够用或喘息等;
- 咳嗽咳痰:慢阻肺患者常咳少量黏痰,清晨较多,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
- 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是慢阻肺的高危因素,患者容易反复出现呼吸道感染,病情加重。
慢阻肺的疾病分期
临床中,根据患者的病情,将慢阻肺分为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急性加重期是指患者呼吸道症状加重,需要改变治疗方案。稳定期是指咳嗽、咳痰和气短等症状稳定或症状轻微的状态。稳定期的治疗是慢阻肺治疗的关键,通过稳定期的治疗,可以有效减少疾病急性加重,改善患者的日常症状和生活质量。
预防慢阻肺
预防慢阻肺,戒烟是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还应采取以下措施:
- 减少职业粉尘、化学物质的暴露;
- 减少室内外的空气污染;
- 注意防治婴幼儿和儿童期的呼吸道感染;
- 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


结论
慢阻肺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疾病,它的早期症状隐匿,往往容易被忽视。因此,对于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疾病并进行有效的治疗。预防慢阻肺,戒烟是关键,同时注意防治呼吸道感染,减少环境污染,可以有效降低慢阻肺的发病风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