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久前,340多万人在线围观了2张太空飞船船票的直播售卖过程。这场由商业航天公司发起的太空旅行,将于2027年兑现。为短暂逃离地球,每位购票人最终需支付100万元。该公司工作人员回复《中国新闻周刊》,公司成立八年,一直致力于可回收液体运载火箭的研发,首枚火箭,也就是2027年运载飞船的火箭即将于2025年首发。之所以提前三年预售船票,选择双十一前这个时间点在淘宝直播间发售,通过跨界合作的方式在市场上和舆论上产生比较大的影响,是为了让大众对太空旅游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提前适应的过程。
太空旅行照进现实,速度远超想象
不可否认的是,太空旅行照进现实的速度远比想象中更快。当国内各家商业航天公司还在追赶百公里高空的亚轨道飞行技术时,埃隆·马斯克旗下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已经完成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商业太空行走,乘客亿万富翁贾里德·艾萨克曼在距离地表700多公里处将身体探出太空舱,望着蓝色星球,感叹地球真是一个完美的世界。两个多月前,由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创办的蓝色起源,完成了第八次载人旅行任务。尽管仍未公布太空旅行价格,但一家名为MoonDao的公司对媒体透露,其在2022年订购的两个座位价格是250万美元,即单个座位125万美元,已经降到首次飞行票价的1/16。
国内多家航天公司都在尝试从不同技术路径切入太空旅行市场,无非是看谁先一步成功跑通,这个时间不会超过5年。未来宇航创始人、专注于高科技天使投资的牛旼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不远的将来,太空旅行似乎不再只是富豪的游戏。普通人何时能圆太空梦,究竟谁在为太空旅行买单?在这条探索未来的高科技赛道上,中国商业航天和跑在最前面的国家还差多远?当多星球生活成为现实,火箭和飞船将只是最基本的交通工具。牛旼认为,太空旅行市场何时迎来爆发,则取决于科技进步的速度,何时能将星际穿越的成本打下来。
太空旅行市场何时爆发取决于科技进步
2019年,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曾宣布允许私人乘坐美国飞船前往国际空间站旅行,往返船票约5800万美元,每人每天还要额外支付约3.5万美元的食宿等费用。SpaceX提供的轨道飞行,票价同样不菲,美国宇航局监察长曾透露,SpaceX载人龙飞船(CrewDragon)一个座位的价格约为5500万美元。
在太空旅行的话题榜上,3家由亿万富翁创立的私人航天公司近年来轮流占据中心地位。SpaceX是唯一一家将普通人送入轨道并送往国际空间站的公司,而杰夫·贝索斯的蓝色起源和理查德·布兰森的维珍银河则以亚轨道飞行项目闻名。牛旼介绍,维珍银河采用的是空射太空船的方式,看起来特别像是太空蹦极,能飞抵距离地面约80公里的高度。蓝色起源的旅游产品不使用太空飞机,而是用新谢泼德火箭将太空舱送到100多公里的高空,之后火箭与飞船分别回收。
预售2027年亚轨道飞行船票的深蓝航天,其产品飞行过程约12分钟,至少5分钟处于失重状态。据深蓝航天董事长霍亮在直播间介绍,发射时,飞船会经历从缓慢起飞到加速上升的过程,这与航天员乘坐载人运载火箭穿越大气层的过程完全一致。在飞船到达最高点时,飞船与运载工具分离,继续向上飞行一段时间,随后开始下坠。相当于乘坐飞行器在太空做近乎垂直的抛物线飞行。
亚轨道飞行降低成本,打开商业航天市场大门
牛旼介绍,所谓亚轨道飞行,就是将游客送到约100公里高的太空边缘,与300公里以上的轨道飞行或送入400公里左右太空站的旅行相比,亚轨道飞行难度更低,时间更短,价格也更亲民。蓝色起源首次亚轨道飞行的票价高达2000多万美元,如今亚轨道旅行已降至每次二三十万美元。价格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运载火箭的回收和重复使用。牛旼介绍,火箭重复使用可以提高发射效率,同时摊薄成本。对于整个产业而言,只有实现火箭入轨和回收,商业航天市场降低成本的大门才算真正打开。
蓝色起源公司的第八次载人旅行中,6名乘客在太空合影。今年9月下旬,成立八年的深蓝航天宣布成功进行新一代液体运载火箭首飞。这意味着,按照计划,载人亚轨道火箭的研制生产也将很快取得进展。深蓝航天董事长霍亮信心十足地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公司计划2025年实现首次载人亚轨道飞行演示,2027年投入商业运行。
中国商业航天加速追赶,差异主要在重型火箭领域
中国商业航天在超重型运载火箭研制方面取得的成就也备受国际关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院长王翔介绍,全长90米、直径10.6米的重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B,比美国的宇航局太空发射系统重型火箭还要高,是目前正在研制中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之一。目前,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已实现三发三捷,完成了空间站舱段和实验舱的运送任务,为我国载人空间站的建设提供了充足的运力保障。
中国商业航天与先行者之间的差异主要在于重型火箭领域。中科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航天科技领域专家赵坚强认为,重型火箭是登月、建设空间站等更高成本太空项目的必要条件。目前,美国已经成功研制出了Space Launch System(SLS)重型火箭,而中国还没有同量级的重型火箭。
加紧研发重型火箭,完善中国商业航天体系

为了弥补差距,中国航天科技集 团八院正在研制最大起飞推力超过4000吨的长征九号重型运载火箭。该火箭计划于2030年前后首飞,其运载能力将比长征五号B重型运载火箭提升2.5倍。除了研制重型火箭,中国还计划建设重型火箭发射场,完善中国商业航天体系。
中国商业航天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各种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牛旼表示,相信随着技术的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