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雅婷
出品:搜狐科技
据搜狐科技不完全统计,仅仅是最近两个月,就有百度、Rokid、闪极、影目、谷东等数家企业发布 AI 眼镜。小米、三星等头部科技企业,也被曝出在布局相关领域,计划于明年推出新品。
Meta 的成功,为 AI 硬件落地场景指明了方向
去年 9 月,Meta 联合雷朋推出轻量的 AI 眼镜 Ray-Ban Meta,支持摄像和语音问答功能。在酷炫 AI 能力和时尚外观的加持下,Meta 推出的 AI 眼镜已经在全球销售了超 100 万台。并且眼镜相差无几,虽然没有 AR 增强现实功能,但可以解放双手拍照、录视频,还可以进行 AI 识别、AI 翻译等操作...
我自己买了两个 Ray-Ban Meta 眼镜,体验很好。AI 从业者小欢(化名)告诉搜狐科技,眼镜戴起来很轻便,可以拍摄记录生活,而且还有 AI 能力。不过他表示,自己买这个 AI 眼镜主要是工作需要,想看看能否基于 AI 眼镜做应用,但用了之后发现产品还在比较早期的阶段,没有生态可言,自己平时也不需要拍摄视频,AI 能力在内地使用会有限制,所以产品目前处于闲置的状态。
在海外生活的岳岳(化名)今年 6 月购买了 Ray-Ban Meta,认为产品体验很惊艳,因为没有 AR 功能所以佩戴一晚上也没有丝毫压力,并且可以随时随地一键录制视频并上传社交平台。他告诉搜狐科技,之前购买的苹果 VisionPro 处于吃灰的状态,但 Ray-Ban Meta 自己日常一直在使用,唯一不太方便的是骨传导耳机,在环境嘈杂的时候容易听不见。
与苹果 VisionPro 相比,Ray-Ban Meta 的用户反馈好不少,这在销量上有所体现。自今年 2 月发售以来,苹果 VisionPro 的累计销量不足 50 万台,甚至有爆料称这款产品在 2024 年底即将减产、停产,苹果将探索更加轻量化的设备。而 Ray-Ban Meta 在两个季度的时间内实现百万级销量,仅一个季度的销售量,就超过了上一代眼镜全生命周期的出货量。
扎克伯格还在许多场合提到,Meta 这款产品的需求量比预期更高,不少款式售罄,用户只能买最基础的黑色款式。
放在国内 VR/AR 市场,百万销量也不是一个小数字
毕竟,2024 全年中国 AR/VR 市场预计出货也才 53.5 万台。Meta 出乎意料的销量表现,让不少国内相关从业者看到了机会。
Meta Ray-Ban 是唯一在全球获得商业成功的 AI 硬件产品。雷鸟创新联合创始人张昊晨表示,现在中国大概有几十个团队要开始做 AI 眼镜了,至少 10 个团队已经正式下场开始做了,这其中包括了新入局的创业者,也包括小米和字节跳动这样的大公司。
据报道,小米计划于明年二季度推出全新一代 AI 智能眼镜,并已与歌尔股份达成合作。三星也计划在明年三季度发布 AI 眼镜。
而在过去的两个月,已有数家企业预告或已经发布了 AI 眼镜,但大多都是没有正式销售,属于是期货产品。有业内人士告诉搜狐科技,因为供应商还没做完,大家先把牛吹出来,其实都是供应商的东西。
AI 眼镜落地难点:生态、内容、隐私
Meta Ray-Ban Meta 的成功,一定程度上也归功于雷朋这一成熟品牌的影响力。但对于国内厂商来说,打造一个全新的眼镜品牌并不容易。中国眼镜协会副秘书长王伟告诉搜狐科技,整个眼镜行业都出现了一个红海效应,这是国内眼镜厂商面临的第一个挑战。除此之外,他还提到了供应链、生态、内容等难题。
翁冬冬认为,目前国内 AI 眼镜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软件和内容生态。
隐私也是 AI 眼镜发展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告诉搜狐科技,AI 眼镜如果要进行数据收集,就一定要根据法律规定征得用户的同意。同时,厂商也要做好数据安全方面的保障工作,避免用户信息泄露和滥用。
结语
AI 眼镜大战已经一触即发,各家厂商都在摩拳擦掌。但要想真正打赢这场战争,需要的是硬核的技术、完善的生态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国内厂商还需要解决供应链、生态、内容和隐私等难题。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成熟,AI 眼镜的未来发展空间不可估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