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亚洲子刊上的一项韩国研究表明,与全身性肥胖相比,腹型肥胖与房颤的关联更加紧密。
研究方法
- 研究对象为参加体检、既往无房颤的 3,735 名成年人,平均年龄为 54.7 岁。
- 研究者根据连续 4 次年度体检的数据计算体重质量指数 (BMI) 和腰围的累积负担。
- BMI 累积负担评分范围为 0~8 分,腰围累积负担评分范围为 0~4 分。

研究结果
- 与 4 年 BMI 累积负担评分为 0 分的人相比,4 年 BMI 累积负担评分最高的人房颤风险增加了 32%。
- 同样,4 年腰围累积负担评分最高的人房颤风险也显著增加。
- 在同一腰围累积负担组,不同 BMI 累积负担对房颤风险无明显影响。
- 但在各 BMI 累积负担组中,随着腰围累积负担增加,房颤风险显著增加。
- 在 BMI 累积负担中等、腰围累积负担高的个体中,房颤风险尤其高。
- 当根据腰围评估时,也观察到了类似的趋势。无论 BMI 水平如何,根据单项测量结果或累积负担进行评估时,腰围的增加都与房颤风险增加显著相关。
肥胖的体力活动干预,也已被证明可减少内脏、心包脂肪和心外膜脂肪。
对不同年龄的男性和女性进行的随机研究发现,与非锻炼对照组相比,每周 3~5 次,持续 12~52 周的锻炼可以减少内脏脂肪。即使没有体重减轻,运动也可以降低内脏脂肪。另一项分析报告称,在没有体重减轻的情况下,运动可减少 6.1% 的内脏脂肪。在没有体重减轻的情况下,内脏脂肪减少,可能是肌肉等增加。
声明还指出,减少热量,也可减少腹部脂肪。但与饮食干预相比,大多数研究显示运动在降低内脏脂肪方面更有益。
减少腹部肥胖最有益的体育活动是有氧运动,力量锻炼的效果不明确。同样,高强度运动也并非总是优于中等强度运动。甚至 3 个月的步行,也可明显减少内脏脂肪。
尽管有许多药物可以降低体脂,但生活方式干预可能与药物一样有效,甚至比药物更有效。研究分析发现,满足每周 150 分钟的体力活动,可能足以减少腹部脂肪。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