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搜狐健康
作者:吴施楠
编辑:袁月
引言
中国胸痛中心的建设已经初步形成了全国地域范围内胸痛救治的网络,达到100%省、市级覆盖,96%县域覆盖,带来了救治效果的提高和救治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院内救治成果显著
自2013年筹备以来,越来越多的医院设立了醒目的胸痛中心标志,这一救治网络为患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生存希望。数据显示,中国急性心肌梗院后一年内,再次发病的比例高达10%至15%,死亡率达到3%至5%。因此,加强其随访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上下联动织密救治网络
为了实现向院前、院后的延伸,霍勇教授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
构建区域协同救治体系
将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一级医院的胸痛救治单元和二、三级医院的胸痛中心连在一起,形成区域内有效的联合,解决患者不来或来得晚及长期规范管理的问题。
设立胸痛救治点
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机构有望逐步设立胸痛救治点,形成从中心到单元再到点的三级联动机制,进一步织密救治网络。
加强质控指标管理
《胸痛中心质控指标及考核办法》(第三版修订版)新增了住院期间危险因素规范管理率和出院带药符合指南推荐率等关键指标,强调规范化随访及达标率,从质控角度增强对院后随访和用药规范化的管理。
提升公众健康素养
霍勇教授指出,提升公众自我健康素养同样重要。我国公众在主动预防心血管疾病、掌握基本救治常识方面仍有待加强。需要从社会层面入手,全面提升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救能力。
结语
胸痛中心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通过不断扩大和加密救治网络,加强院前、院后管理,提升公众健康素养,我们相信,未来中国的心血管疾病救治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高,让更多患者的生命得到保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