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价格战打得火热的时候,不是没有人出来喊停、诟病拼价格刺刀的种种不是。但话说得再多,也无法更改市场激战的惨况。在智能电动车激斗传统燃油车之下,总有老玩家们要被迫离场。而在汽车产能过剩之下,价格战亦必然无法终止。
通用汽车CEO博拉在描述中国市场时说到,「市场产能严重过剩,很少有人赚钱。」「许多初创企业和老牌竞争对手,它们继续优先考虑的是产量,而不是盈利能力。」「这是一个艰难的市场,但这种行为是不可持续的,因为亏损的公司数量不能无限期地持续下去。」
显然,大家都逃不过价格战。但,这也不是合资品牌赖以战斗的全部。既然合资品牌改变不了大环境,那能改变的也就只有自己了。
合资品牌的出路
合资品牌的困境,大家都看在眼里了。日前,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就在演讲里提到——「不要否定、不要怀疑、不要质疑,合资合作对中国汽车产业长远发展起到的关键历史性作用。」
同时,他亦主张合资品牌应正视自主品牌的强势崛起、正视合资品牌溢价能力削弱的现实。针对合资品牌的难题,付于武建议它们积极应对转型、彻底走出舒适区、深入本土化。合资品牌还应该加强与中国企业的合作,联手开拓国际市场。
实际上,这些变化都已经在发生了。在大众入股小鹏以后,双方的合作已在不断深化。除去前期公布将在G9平台上造车以外,大众还进一步对小鹏开放了MEB平台电子电气架构的开发权利,充分展现出双方的高度互信程度。
与之做法类似的,还包括广汽和丰田的合作。在广汽丰田铂智3X身上,你可以看到不少换代汉兰达的影子。在动力系统等更多细节上,铂智3X又透露出一种属于中国品牌的独特考量。
在本土化方面,合资品牌还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决心。上汽大众宣布,将对旗下的MQB平台进行本土化调整,并应用于全新的车型上。而广汽丰田,更是在研发层面实现了中日两国团队的同步运作。
这一切都表明,合资品牌正在为自己的未来转型做积极的准备。它们已经意识到,在中国市场上,只有紧跟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只有彻底地融入中国汽车产业,才能赢得未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