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AI 眼镜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多家国内外水岭,意味着这一小众产品正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
国内厂商跟进,AI 眼镜迎发布潮
有 Meta 打头阵,国内厂商自然也看到了其中的机会。在 2024 互联网大会上,360 创始人周鸿祎提及 AI 大模型落地时表示,预计未来每家互联网公司都会做一个眼镜,成为百镜大战。
对于国内这股 AI 眼镜旋风,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翁冬冬告诉搜狐科技,大家都在找 AI 落地的赛道,所以把 AI 跟可穿戴设备结合在一起是一个很常见的想法,但目前的产品肯定不是最终形态。
首款销量破百万的 AI 眼镜:Ray-Ban Meta 体验
戴上起售价 299 美元的 Ray-Ban Meta,外观重量与普通眼镜相差无几,虽然没有 AR 增强现实功能,但可以解放双手拍照、录视频,还可以进行 AI 识别、AI 翻译等操作。
“我自己买了两个 Ray-Ban Meta 眼镜,体验很好。AI 从业者小欢(化名)告诉搜狐科技,眼镜戴起来很轻便,可以拍摄记录生活,而且还有 AI 能力。”
不过他表示,自己买这个 AI 眼镜主要是工作需要,想看看能否基于 AI 眼镜做应用,但用了之后发现产品还在比较早期的阶段,没有生态可言,自己平时也不需要拍摄视频,AI 能力在内地使用会有限制,所以产品目前处于闲置的状态。
在海外生活的岳岳(化名)今年 6 月购买了 Ray-Ban Meta,认为产品体验很惊艳,因为没有 AR 功能所以佩戴一晚上也没有丝毫压力,并且可以随时随地一键录制视频并上传社交平台。
他告诉搜狐科技,之前购买的苹果 Vision Pro 处于吃灰的状态,但 Ray-Ban Meta 自己日常一直在使用,唯一不太方便的是骨传导耳机,在环境嘈杂的时候容易听不见。
与苹果 Vision Pro 相比,Ray-Ban Meta 的用户反馈好不少,这在销量上有所体现。自今年 2 月发售以来,苹果 Vision Pro 的累计销量不足 50 万台,甚至有爆料称这款产品在 2024 年底即将减产、停产,苹果将探索更加轻量化的设备。
而 Ray-Ban Meta 在两个季度的时间内实现百万级销量,仅一个季度的销售量,就超过了上一代眼镜全生命周期的出货量。
国内 AI 眼镜大多是期货?
放在国内 VR/AR 市场,百万销量也不是一个小数字。毕竟,2024 全年中国 AR/VR 市场预计出货也才 53.5 万台。
Meta 出乎意料的销量表现,让不少国内相关从业者看到了机会。Meta Ray-Ban 是唯一在全球获得商业成功的 AI 硬件产品。雷鸟创新联合创始人张昊晨表示,现在中国大概有几十个团队要开始做 AI 眼镜了,至少 10 个团队已经正式下场开始做了,这其中包括了新入局的创业者,也包括小米和字节跳动这样的大公司。
据报道,小米计划于明年二季度推出全新一代 AI 智能眼镜,并已与歌尔股份达成合作。三星也计划在明年三季度发布 AI 眼镜。
而在过去的两个月,已有数家企业预告或已经发布了 AI 眼镜,但大多都是没有正式销售,属于是期货产品。有业内人士告诉搜狐科技,因为供应商还没做完,大家先把牛吹出来,其实都是供应商的东西。
- 百度发布了 AIGO 眼镜 Pro
- Rokid 发布了 Air 系列 AR 眼镜
- 闪极发布了 Obsidian 智能眼镜
- 影目发布了 Hawkeye 智能眼镜
- 谷东发布了 Monster Cast 智能眼镜
这些产品的发布时间和售价尚未明确,但都能实现基本 AI 功能,如拍照、录视频、AI 识别和 AI 翻译等。 Rokid 和影目的 AI 眼镜还具备 AR 增强现实能力。
AI 眼镜的前景与挑战
AI 眼镜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前景广阔。它可以解放双手,提高生活和工作的效率。未来,AI 眼镜有望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如教育、医疗、零售等。
不过,AI 眼镜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是续航问题,目前 AI 眼镜的续航时间普遍较短,需要频繁充电。其次是隐私问题,AI 眼镜可以录制视频和图片,如何保障用户的隐私是需要考虑的重点。
AI 眼镜市场正在蓬勃发展,但仍处于早期阶段。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AI 眼镜有望成为下一个风口。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