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女性生育选择指南 打破争议 做出明智决定 (女性生育选择权)

生活百科 2024-12-31 11:58:24 浏览
争议

导读:近日,人大某教授在活动中向哈萨克斯坦官员提问,如何让年轻女性老老实实生育的视频引发热议,舆论普遍表示:年轻人已经非常老实,但其实男性也不愿生育。这些评价表明,生育意愿背后有着更复杂的社会心理机制,现代家庭的结构问题需要重新认知。本文中的两位女性学者通过对多位高知女性的家庭访谈,为探讨现代中国家庭和生育问题提供了一些材料和思考。研究发现:很长时间以来,一种宏大叙事认为,女性受教育程度越高,生育意愿和生育率就会越低,但事实并非如此。拥有资源的中产阶级已经感到养育令人疲惫,更多普通女性只会更艰难。对于大多数年轻人而言,生育并非一个完全理性、经济的选择,因此无法按照学界的研究假设去进行定量推断。摆在大多数女性面前的问题,依然是养育支持不足,生育对职场发展影响明显。作者指出:当前的父权制结构不仅对年轻女性不友好,对愿意照顾家庭的男性也并不友好。许多全职爸爸因为社会并不鼓励私人领域表达而不愿发声。解决问题的方案,主要还是完善育儿假制度,从社会层面认可对家庭的付出,推动社会化育儿服务的质量进一步提高。一个家庭友好、生育友好的社会并非不可企及,在家庭和社会层面推进性别平等对于实现这一目标至关重要。

新女性生育选择指南

个体经验和学术观照之间的互动

沈洋:我们最初做了26个本科及以上的上海女性的访谈,基于访谈内容写了三篇本文。第一篇关注高学历女性自述的生育原因和客观的生育条件;第二篇关注生育二孩之后职场母亲劳动力市场的结果;第三篇关注生育决策背后的家庭权力关系,在其中提出了自我治理的概念。我们发现,被访者在生育决策中发挥了强大的能动性,但同时她们又是传统文化、人口政策和父权制的复制者和承受者(reproducers and embodiments)。她们将各种权力模式内化,这些模式规定了女性应该如何管理自己的身体,这种内化反映了自我治理机制(self-governance)。自我治理是一种微妙的冲突回避技巧,通过这种技巧,显性冲突得以化解,并转化为自我调适和个人内心挣扎。在二孩妈妈相关的本文发表之后,我们通过媒体进行了宣传。在2021年前后,有关母职的讨论和反思在公共领域变得可见,出版社主编找到我,问我们是否能写一本面向市场的、注重可读性的作品。我们考虑到本文发表都是英文,值得用中文书写和推广,于是就写了这本书。在写作过程中,为了呼应三孩政策的出台,以及为增加代表性,我们也访谈了三孩妈妈和只生了一孩的母亲,访谈了父亲,以及增加了广东和江西的样本。因为我们也是生育过的女性,所以就把自己作为方法,把自己的经历放在书里,和受访者互为映照。我在2010年前就对性别不平等有所思考,之后又受过性别研究的训练,我的生育经历和家庭分工和大多数受访者非常不同,一位女性主义者为何选择结婚生育?相对平等的家庭是怎样的?相信也是不少未婚女性关心的话题。今年,陈朗博士在丈夫徐晓宏去世后写的悼文,以及植物画家曾孝濂的妻子张赞英在访谈节目中对婚姻的反思,都引起了社会讨论,反映了女性平等意识崛起,越来越不满于牺牲者的形象。所以我觉得有必要把个人的经历分享给读者,因为个人的也是政治的。工作/家庭协商、家庭性别分工值得引起社会讨论。

生育意愿背后的复杂因素

蒋莱:2015年6月,我申请了一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单独二孩’政策对妇女就业的影响研究(编注:单独二孩政策指2013年12月开始实施的夫妻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夫妇可以生二胎的政策)。这个项目是基于我2013-2015年的一项定量研究,研究发现高教育水平的女性对政策的反应最为积极。我认为其中一定有社会心理机制在起作用,于是我和沈洋合作,在2016-2018年做了一个配套的定性研究。通过访谈,我们发现女性的生育决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的价值观、家庭环境、社会政策、经济条件和职业发展等。其中,个人的价值观和家庭环境尤为重要。受访者普遍认为养育孩子是一种自我实现的方式,她们希望通过抚养孩子来传递自己的价值观,并为孩子创造更好的未来。她们也面临着来自家庭的压力,特别是来自父母的压力,希望她们尽快结婚生子。这种压力可能来自传统观念的影响,也可能来自父母对孙辈的渴望。对于很多女性来说,生育是一个两难的选择。她们一方面希望追求自己的事业,另一方面又不想放弃做母亲的机会。她们需要在两者之间做出平衡,而这个平衡点往往很难找到。

父权制结构对生育的影响

当前的父权制结构不仅对年轻女性不友好,对愿意照顾家庭的男性也并不友好。许多全职爸爸因为社会并不鼓励私人领域表达而不愿发声。沈洋:父权制结构对生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将生育的责任主要归于女性,这导致了女性在生育和职业发展之间面临两难选择。父权制结构也影响了男性对生育的态度。在传统观念中,男性被视为家庭的经济支柱,而女性则负责照顾孩子。这种观念导致了许多男性不愿意承担育儿的责任,也使得他们对生育的意愿降低。父权制结构还影响了生育政策的制定。在许多国家,生育政策仍然以女性为中心,这导致了男性在生育决策中往往被忽视。解决问题的方案,主要还是完善育儿假制度,从社会层面认可对家庭的付出,推动社会化育儿服务的质量进一步提高。一个家庭友好、生育友好的社会并非不可企及,在家庭和社会层面推进性别平等对于实现这一目标至关重要。

研究

结语

新生育时代之下,女性做出生育选择的难度依然很大,但并非不可克服。通过完善社会政策、改变传统观念和推进性别平等,我们可以创造一个更加家庭友好、生育友好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女性可以自由地做出自己的生育选择,男性也能积极参与到育儿中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男女平等、少生优生、全面发展"的人口目标。

本文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