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凡(采写) | 澎湃新闻
导读
近年来,生育意愿下降引发热议,舆论普遍认为年轻人生育意愿低下。本文通过对多位高知女性的家庭访谈,为探讨现代中国家庭和生育问题提供了一些材料和思考。研究发现,女性受教育程度越高,生育意愿并不一定越低,但养育支持不足、职场发展受影响等问题仍然是普遍存在的。
引言
近年来,在全世界范围内,生育都在逐渐从一种天性变成选择,在受教育程度更高的女性当中尤其如此。本书是介于个人故事和学术研究之间的作品,包括作者自己的生育故事,探讨了女性生育决策背后的复杂社会心理机制。
自我治理:内化的权力模式
通过访谈,作者发现受访女性在生育决策中发挥了强大的能动性,但她们又是传统文化、人口政策和父权制的复制者和承受者。她们将各种权力模式内化,形成自我治理机制,通过这种机制,显性冲突得以化解,并转化为自我调适和个人内心挣扎。
冲突回避的自我治理
自我治理是一种微妙的冲突回避技巧,在这种技巧下,女性将责任和牺牲内化,以避免与其伴侣和家庭发生直接冲突。这种模式规定了女性应该如何管理自己的身体和家庭,反映了社会中根深蒂固的性别不平等。
双重负担:职场母亲的困境
生育二孩之后,职场母亲面临着双重负担。一方面,养育责任让他们难以投入工作,另一方面,生育对职场发展的影响仍然存在。社会对于兼顾家庭和事业的女性支持不够,导致她们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男性也要面临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的父权制结构不仅对年轻女性不友好,对愿意照顾家庭的男性也并不友好。许多全职爸爸因为社会不鼓励私人领域表达而不愿发声。社会需要重新认识养育的价值,鼓励男性更多地参与家庭事务。
解决之道:完善育儿政策和社会化育儿
解决生育问题,需要完善育儿假制度,从社会层面认可对家庭的付出。同时,推动社会化育儿服务的质量进一步提高,减轻女性的育儿负担。一个家庭友好、生育友好的社会并不是不可企及的,在家庭和社会层面推进性别平等对于实现这一目标至关重要。
写在最后
本书讨论了中国女性面临的生育困境,呼吁社会正视并解决这些问题。在新生育时代,女性需要更加自主,社会也需要更加包容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让女性在生育与个人发展之间做出更自由、更合理的决策。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