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不知道,在幼儿园阶段,想要给孩子打好数学基础,根本不用去上幼小衔接班,爸爸妈妈在家带着孩子玩玩早教游戏,就能把数学学好,效果比背口诀、刷题好多了。这是因为3-6岁孩子的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无法进行抽象的思考,做题对孩子来说太抽象了,反倒是边玩边学效果好。
学习数和量的对应关系
学习数字是很多孩子接触数学的第一步,但能真正把它学扎实的孩子却并不多。原因是我们很少给孩子创造用双手体验数字的机会。在蒙氏幼儿园里,有这样一套专门用来学习数字的教具:纺锤箱和纺锤棒。
如图所示,纺锤箱由两个盒子组成,每个盒子都有5个隔间,依次标有数字0到9。纺锤棒则由45根木棒组成。我们给孩子演示操作方法时,要从1这个数字开始。拿起1根木棒,放进标有1的隔间里,告诉孩子这是1。接着,拿起2根木棒,放在标有2的隔间里,告诉孩子这是2。当我们依次完成1到9这九个隔间的木棍摆放后,会发现没有木棒剩下了。这时可以回到最初的数字0,告诉孩子0就是什么都没有,所以在0这个隔间里,不用摆放木棒。
这个操作看似很简单,却能帮助孩子理解抽象的数字,帮助他把数和量一一对应起来。尤其是0这个数字,如果不打好基础,将来计算5+0=?或者5-0=?这类算式时,孩子就很容易出错。
一些数字卡片和串珠棒。抽出一张数字,让孩子用串珠棒去匹配。这样孩子不仅会对数字更加熟悉,还能形象地理解十进制这个小学数学的难点。学习加减法运算
加减运算能力在很多家长心目中是孩子数学能力的重要表现。假如孩子在幼儿园就能快速、准确地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爸爸妈妈就会很放心。反之,如果孩子上了小学还经常在这类题型上出错,爸爸妈妈就会非常焦虑。
其实,孩子在加减运算上表现不佳,并不一定是他的错,也有可能是学习方法出了问题。在蒙氏幼儿园,孩子们并不需要靠掰手指来做加减运算,因为他们有更棒的工具,比如前面提到的串珠棒,还有加法板,银行仓库等。限于篇幅原因,小样妈在后面的内容里主要介绍加法运算,减法运算原理相同,就不具体展开了。
先来说说怎样使用串珠棒。举个例子,孩子要计算2+3,我们可以给他两根长度为10的串珠棒和三根长度为1的串珠棒。让孩子把这些串珠棒并在一起,数一数总共有多少粒珠子。孩子会发现,总共是20粒珠子,也就是2+3=20。
这种方法可以让孩子直观地理解加法运算,并培养他的数感能力。
建议:
- 我们可以用串珠棒、积木、纸杯等材料自制教具,帮助孩子理解加减运算。
- 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经常给孩子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比如摆放餐具、分发零食等。
结语
蒙氏数学重视孩子的动手操作和体验,寓教于乐,能够有效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轻松建立数学思维。作为家长,我们可以借鉴这些学习方法,在家中给孩子创造一个丰富的数学环境,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享受数学的乐趣。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