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b 家长请注意!90%中招的最打击孩子的说话方式 看完立即更改! (家长请注意)

生活百科 2024-11-20 15:37:56 浏览
前几天参加社区举办的育儿交流会,邻居张姐的分享让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她很注重孩子的管教,可小孩性子倔,总把她的话当耳旁风。有一次,见孩子作业没写就在那玩游戏,她便忍不住问:"就这么心安理得?"孩子一听,小脸刷一下红了,张姐心想:"看来这招管用。"之后,她便经常这样反问:"书都要我给你找,我是你保姆吗?"渐渐地,这办法失灵了。孩子一听就发火,之后便像泄了气的皮球,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劲来。 听到这我叹了口气,也忍不住反问她:"你这么说话,孩子不难受吗?"张姐听后,十分自责,也觉得自己不对。生活中,习惯性反问是太多矛盾的导火索。把握不好说话的语气,任何沟通都起不到作用。 上周末,去朋友丽丽家做客。一进门,就感觉到浓浓的火药味。小姑娘本来和妈妈说好去兴趣班,可临时变卦想和同学去图书馆。丽丽一听立马火了,冲着女儿一顿教训:"你怎么说话不算数?不怕耽误功课吗?"孩子慌忙辩解,可就是支支吾吾说不清楚,急得自己大哭起来,当场崩溃。孩子表达能力不够完善,面对突如其来的质问,往往不知道如何应对。不像大人,可以据理力争,更多的时候,他们只能默默咽下委屈。 我知道,父母们也不是有意拿话噎人,之所以如此,大抵出于以下原因: 家长
    语气
  1. 借反问表达自己的态度
    比如,当我们说学习是给我学的,其实想表达的是,让孩子对自己负责;比如,当我们说你自己没长眼吗,也是急着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但不可否认的是,这背后的好意,全因挑剔的语气变成了隐形攻击。
  2. 自己状态本就糟糕
    累了一天了,再面对孩子的各种不配合,不免心情烦躁。原本能好好说话的,一开口就成了质疑、挖苦、讽刺。我们没做好情绪管理,也牺牲了孩子的感受。
  3. 看完立即更改!
  4. 贬低孩子抬高自己
    这种情况虽然少,但也是存在的。比如,孩子兴高采烈地问你有没有看过这本书。你说:"啊?这本书这么出名,你竟然没看过?"再比如,孩子小心翼翼地请你解决一个问题。你说:"要是和你一样什么都问别人,就别在社会上混了!"当我们抬高自己的同时,也就无形中贬低了孩子。无论你初心如何,反问都是一种不友善的谈话方式。
面对父母的夹枪带棒,年幼的孩子就很容易崩溃。美国心理学教授塞德兹博士说过:"人如同塑造陶瓷一样,小时候给予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成为什么样的雏形。"习惯性反问,表面看容易激怒孩子,更深层的影响,还在孩子的性格和心灵上。
小时候,我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有一天,我兴高采烈地拿着自己画的一幅画给妈妈看。妈妈随便看了一眼,就问:"你这画的都是什么呀?"我感到很失落,也开始怀疑自己,就渐渐失去了画画的兴趣。等长大后,每当碰上新事物,认识新朋友,我都会想起妈妈的那句反问,变得惶惶不安。因为童年的经历,我错失了太多人生中的美好。
一项心理研究,对 1000 名未成年人做过调查。在家里经常被父母否定的孩子,出现性格缺陷的概率最大。有 25.7% 的孩子自卑、抑郁,22.1% 的孩子冷酷、残忍,56.5% 的孩子经常暴躁。也就是说,被语言暴力伤害过的孩子,出现过激行为的概率非常高。 尤其是否定 + 贬低的反问,对孩子的负面影响会持续到成年。首当其冲的,是孩子的自信被摧毁。当孩子向父母展示成果时,父母却反问:"什么乱七八糟的?"任是谁被这么一问,热情也会被瞬间浇灭,自信心碎了一地。而紧随其后的,就是焦虑、恐慌、内耗。久而久之,孩子的能量被消耗,生命力也枯萎于无形之中。 说话时,最令人反感的是什么?数百条回复中,排在第一的,正是反问语气。对心智尚不成熟的孩子而言,反问不单单是令人反感那么简单。每一次反问,都是对孩子心灵的一次撞击。
本文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