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发展,年味似乎越来越淡了。许多孩子可能并不了解过年的传统习俗。如果问他们过年有哪些活动,他们可能只会回答一家人团聚、吃好吃的、玩好玩的、放长假。过年实际上是一个充满传统文化内涵的节日,其蕴含的内容远比我们想象的丰富。
很多人认为,过年从大年三十才开始,因为大人们通常在那一天才开始放假。但实际上,过年比我们想象的要长,从某种角度来说,过年从腊八就开始了。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
腊月初八称为腊八。这一天,人们通常会吃腊八粥。
腊八粥的由来有多种说法:
- 释迦牟尼成道说:相传释迦牟尼佛在这天成道,为了纪念这一天,人们在腊八这天吃腊八粥。寺庙也会在这一天进行施粥。
- 赤豆打鬼说:相传三个恶鬼会在腊八这天惊吓孩子。为了避免孩子受到惊吓,家长们会用恶鬼惧怕的红豆煮粥给孩子吃。后来,在流传过程中,人们又添加了一些其他食材,逐渐形成了腊八吃腊八粥的习俗。
- 纪念修长城民工说:相传秦始皇修长城时,苦工都是自己带口粮的。不同的人带的口粮不同。在腊八这天,工人们将自己带的口粮放在一起煮,于是腊八粥诞生了。
- 纪念岳飞说:相传岳飞带领岳家军抗击金人。由于天寒地冻,导致食物短缺。百姓们知道后,在腊八这天自发地给岳家军送杂粮粥。岳家军士气大振,结果大胜而归。后人为了纪念岳飞,在腊八这天吃腊八粥。
廿三
过了腊八之后,有一段时间的过年空白期。直到廿三,年味才会正式变浓。
廿三这天,有吃芝麻糖的习俗。芝麻糖,也就是祭灶糖,是用来祭祀灶王爷的。
祭祀灶王爷是因为灶王爷是人间的言官,负责监督每家每户的情况。在廿三这天,灶王爷要上天述职,向玉帝报告每家每户的情况。人们为了让灶王爷上天多说好话,会在这一天用酒肉、水果、香烛等祭祀灶王爷。
廿四
廿四这天,需要扫房子,也就是年前的大扫除。
扫房子不仅是为了迎接新年的劳动行为,还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在传统文化中,很多秽气都是可以扫除的。最初的扫房子不是用扫帚,而是用稻草和长木棍组成的掸子。古人会用掸子将家里的灰尘、蛛网等扫干净,然后烧掉,寓意将所有的秽气霉运都扫除。
廿五、廿六、廿七、廿八、廿九
这几天,大多数地区主要都是准备过年美食。不同地区准备的类型不同。某些地区在这几天还有其他习俗。
大年三十
大年三十这天,习俗较多:
- 贴对联:这一天,人们会在门框上贴对联、门神等。相传古人为了驱邪避鬼,就用带有驱邪作用的桃木制成符挂在门上。这种习俗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春联。
- 燃放爆竹:除夕夜燃放爆竹,源于年兽的传说。相传古人为了驱赶凶兽年,避免年祸害乡里,就将树枝点燃。树枝点燃后会出现噼里啪啦的声音。年兽听到后会被吓跑。这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爆竹。
- 吃年夜饭:年夜饭的由来有多种。其中流传较广的有两种。一是人们为了庆祝赶走年兽而举办的聚餐。二是人们因为会在这天祭祖,祭祀之后的贡品撤下来后上了餐桌,逐渐形成了吃年夜饭的习俗。
- 守岁:守岁,指大年三十晚上不睡觉。它的由来基于压岁钱的传说。相传古时候有邪祟出没,专门伤害小孩。大人们为了避免孩子受害,会秉烛夜谈,守着祟,不让祟伤孩子。
- 挂灯笼:大年三十挂灯笼的传说,是一个感人的故事。古时候,很多人会离家务工。当他们回家时,往往会很晚。天黑看不到路,不仅走得慢,还容易走错地方。家人们为了方便外出的人尽早回家,便会在大年三十晚上在门口挂灯笼。
过年的传统习俗,凝聚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寄托着人们对来年幸福美好的期盼。这些习俗不仅是文化遗产,更是中华文化的传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