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1月1日,和黄医药发布公告,以6.0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4亿元)向金浦健服投资管理和上海医药出售上海和黄药业35%、10%的股权。交易完成后,和黄药业仅持有5%的股权,持股60%的上海医药成为上海和黄实控人。
和黄医药称,交易所得款会被用在创新药研发,尤其是加注在眼下大火的ADC领域。和黄医药首个抗体靶向偶联药物(ATTC)候选药有望在今年下半年进入临床试验。
和黄医药与中药业务

2000年前后,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投资2亿港元成立了和黄医药。当时,李嘉诚认为中药在21世纪能够崛起,于是联手了当时国内最强的三家:和黄医药与同仁堂合资成立同仁堂和记药业;与白云山合资成立白云山和黄;与上海医药合资成立上海和黄药业。
过去20年中,上海和黄为和黄医药贡献股息总额超3.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3亿元),是妥妥的现金奶牛。但是从10年前开始,和黄医药开始研发创新药物,并逐步发展壮大。2023年,和黄医药创新药收入已经超过总收入的一半。
剥离中药业务的原因
中药业务虽然赚钱,但市场估值往往不高。和黄医药2023年营收达8.3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1亿元),但目前市值仅191亿元左右。按理来说。对成功出海的创新药企业,估值应该能有更大的想象空间。这可能是和黄医药剥离中药业务的动因之一。
对于和黄医药的选择,资本市场也给出了认可信号。1月2日开盘,和黄医药港股一度涨超11%。
上海和黄药业的独家产品
上海和黄超90%营收都来自独家品种麝香保心丸。这款药物是国家保密配方,只此一家,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梗等疾病。据和黄医药年报,麝香保心丸已成为中国治疗冠心病适应症领域的第二大中成处方药,占比达22%。
靠着这款药物,2021年、2022年及2023年,上海和黄药业的收入分别为3.326亿美元、3.706亿美元及3.855亿美元,吊打不少创新药企。并且,这款药物专利到2029年才到期,生命周期还有很长。
近年的剥离动作
实际上,近些年,和黄医药一直在不断剥离中药业务。早在2021年,和黄医药把所持有的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以1.69亿美元的价格卖出。从这些交易不难看出,和黄医药内部可能早就确定了聚焦西药,剥离中药资产的发展路径。
在最近三年的年报中,和黄医药都提出,将考虑以其他方式出售其他业务分部的非核心业务。2023年更是直接表示持续探索将合资企业上海和黄药业的潜在价值转化为实际价值的可能性,包括各种出售和股权资本市场选择方案。
上海和黄药业估值为106.28亿元,比归母所有者权益增值95.54亿元,增值率为889.96%。
聚焦创新药
和黄医药的创新药业务步入正轨,是公司转让中药业务的原因之一。和黄医药已有呋喹替尼、索凡替尼、赛沃替尼3款创新药获批上市。其中,呋喹替尼是最具看点的,海外权益于2023年1月被授权给武田制药,和黄医药因此获得总额可高达11.3亿美元的付款,这一度刷新了中国小分子药物出海授权的交易纪录。
目前,呋喹替尼已经在美国、欧洲和日本三大市场获批。据和黄医药披露,前三季度呋喹替尼净销售额2.03亿美元约14.5亿元,和黄医药收到了2000万美元的里程碑款。业内普遍预测,这款药物将会是中国下一个10亿美元分子。
此前和黄医药的首席科学官苏慰国曾向投资人表示,目标到2025年公司将依靠商业化产品实现盈利。不过,将中药业务剥离后,短期内和黄医药想要达到这个目标的确将承受一定的压力。2024年上半年,和黄医药总营收3.28亿美元,净利润2580万美元。其中,仅上海和黄就贡献了3380万美元利润。如今这部分业务几乎全部卖出,和黄医药的盈利能力短期内或将受到影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