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新熵 作者丨茯神 编辑丨龙葵
当初没把比亚迪放在眼里的马斯克,如今无法再放松警惕了。
2011年的一场彭博社与马斯克的对话中,主持人不怀好意地提到比亚迪成为了特斯拉的竞争对手,已经被股神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投资公司重仓。随即,马斯克在镜头前大笑并坦承,自己并不把比亚迪视为竞争对手。后续的节目中,他还称:
这段视频从去年开始不断被翻出,引得马斯克不得不亲自下场回复。就在去年5月底他留言称: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如今他们的汽车竞争力很强。
虽然从最新的数据来看,比亚迪的年销量距离超越特斯拉可能还差一口气,但是世界电动车之王的宝座易主,恐怕已是不争的事实。
在2024年的前三季度,比亚迪的营收就已达到了2011.25亿元,史上首次超过了特斯拉的251亿美元。
除了在主营的电动车业务迎头赶上之外,比亚迪似乎还要在特斯拉布局的前沿探索领域步步紧逼。
网络上流传甚广的一份《比亚迪25届具身智能研究团队招聘简章》透露,比亚迪已经在研究和布局包括人形机器人、双足机器人、四足机械狗等非常具象化的机器人技术。
卖电动车追上马斯克只是王传福的一小步,全方位地逆袭超越可能才是后者的野心。
特斯拉向左,比亚迪向右
比亚迪在短短数年间打赢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不假,可从另一个角度看,特斯拉也好像不再追求成为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汽车巨头。
早在去年第一季度,比亚迪就交出了超越特斯拉的亮眼成绩。2023年1-3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超55.2万辆,同比增长92.81%。作为对比,特斯拉公布的2023年一季度车辆生产及交付数据,全球生产超过44万辆电动车,同比增长44.3%;交付超过42.29万辆,同比增长36%。
时间来到今年第三季度,特斯拉的财报依然亮眼,市值又一次一夜暴涨,但暴露出的问题同样明显,那就是交付增速的放缓与以价换量的失败。
支撑其喜人的净利润和毛利率数据的,除了单位车辆销售成本降至历史最低,开源方面全部来自于汽车周边业务。比如在整个三季度内,特斯拉通过向其它汽车制造商出售碳信用额度获得了7.39亿美元净利润,仅次于二季度的8.9亿美元。另外还有充电、维修、二手车、保险等汽车后市场服务在一旁锦上添花。
作为对比,核心的整车业务尤其是市场抱有期待已久的低价版新车型,反倒被马斯克泼了一盆冷水。2.5万美元的新车,需要配合L4才能继续维持公司形象,单纯低价的电动产品,对于特斯拉是没有任何意义且愚蠢的。
这几乎等于在官宣,一度被传言称售价只有十几万人民币的Model2,就此夭折。目前最占用特斯拉精力的业务,早已变成了马斯克心心念念的无人驾驶。他在财报电话会上直言:无人驾驶出租车Cybercab将于2026年实现大规模生产,目标是每年至少生产200万辆。2025年,我们会在美国得州和加州推出网约车业务,正在等待监管审批。
丧失了卖车兴趣的马斯克,正在把特斯拉开往一条加速的右车道上。
同一时刻,比亚迪的方向盘则全力左打,逐渐成长为一家与大众、丰田相仿的传统汽车帝国。以比亚迪为首的新能源汽车,即使在国内市场上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但在世界范围内,丰田仍是全球销量第一且最赚钱的车企,紧随其后的还是大众。不过,这座多年未曾动摇过的金字塔已经出现肉眼可见的颤栗。
东南亚区域的泰国汽车市场,曾在20世纪60年代左右被福特等欧美车系主导,后来丰田和日产凭借性价比重塑格局。而今年7月,泰国工业联合会(FTI)汽车工业副主席素拉蓬对外称,比亚迪正在像以前的丰田一样。
更关键的是,丰田、大众等老牌车企如今的利润下滑趋势见不到止跌的苗头,而比亚迪的突飞猛进仍继续创造着神话,在今年10月一举拿下单月10万销量的成绩。
比亚迪的逆袭,是时代造就的必然。
从2015年开始,全球电动汽车市场开始进入快速增长阶段,比亚迪作为国内最早布局新能源汽车的车企之一,凭借着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先发优势,迅速抢占了市场份额。而特斯拉作为电动汽车行业的开拓者,初期凭借着其高性能和续航里程上的优势,赢得了高端电动汽车市场的青睐。随着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上的不断突破,其产品力逐渐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在性价比上也逐渐追平了特斯拉。与此同时,特斯拉在软件定义汽车上的投入,虽然为其赢得了不少行业的赞誉,但其高昂的售价也限制了其在全球市场的普及。
随着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比亚迪和特斯拉正面临着不同的增长路径。比亚迪作为一家传统汽车制造商,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成功,得益于其强大的研发能力和庞大的生产规模。而特斯拉则通过其在软件定义汽车上的领先优势,打造了一条差异化的发展路线。随着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上的不断追赶,以及特斯拉在无人驾驶领域的不断探索,两家公司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比亚迪的逆袭,绝不仅仅是卖出了更多的电动汽车,更是其在战略选择和技术创新上的成功。而特斯拉的转型,也为汽车行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电动汽车时代,汽车不再仅仅是一个交通工具,更是一个智能化的移动空间。比亚迪和特斯拉,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发展路径,而这两条路径,都指向了一个共同的未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