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新能源汽车越来越普及,车主们对各种虚假宣传问题诟病不已,比如智能驾驶出错、续航宣传与实际使用里程存在巨大差异等,这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驾驶体验,也会影响消费者的购车决策,对新能源车市场的健康发展构成了挑战。
质保宣传与实际不符


来自浙江省温州市的李先生对《法治日报》记者说起最近的遭遇,非常气愤。李先生在2020年购买了一辆新能源车,前不久发现充电机损坏了,于是到购车的4S店维修。4S店检查车辆并询问相关手续之后告诉他:无法享受整车质保,需要自费5000元进行维修。李先生很疑惑,提出买车时4S店宣传说只要购买当时最新款的新能源车就自动升级享受整车质保。现在又说需要签署质保合同才生效。他们当时也没有提醒我签署质保合同,而且宣传也没有提需要另外签署质保合同。
续航里程缩水严重
北京市民张先生则认为车企的续航里程存在虚假宣传。2016年底,他购买了一款新能源车,当时标称车辆电池容量为82度电,续航里程为400公里,4S店宣传说官方动力蓄电池容量衰减限值是8年或15万公里,容量衰减限值为30%,即82度电池容量在该期限内衰减限值为24.6度。张先生的车至今已经使用7年多,总里程跑了14万公里,从今年夏季开始,他发现续航里程锐减。他尝试很多次,从10%充到100%只能充37.7度电,电池衰减严重,目前可使用的电量仅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