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3日,比亚迪巴西工厂因用工违规被当局暂停建设。据巴西劳动部通报,巴方从比亚迪在巴新建电动汽车工厂建筑工地上解救出160多名在恶劣环境中工作的中国工人。
出海水土不服
对于上述事件,比亚迪回应称,已将受影响工人转移到酒店。
2023年7月,比亚迪宣布投资45亿元,在巴西建设三座工厂组成的大型生产基地,该生产基地综合体包括一座主营电动客车和卡车底盘的生产工厂、一座新能源乘用车整车生产工厂,以及一座专门从事磷酸铁锂电池材料的加工工厂。
但是,上述中国工人权益遭受侵害事件显示,在出海过程中,比亚迪在适应新的市场监管环境、新的社会管理机制以及法律制度上,似乎有点水土不服。
技术落后危机
事实上,出海竞争之外,比亚迪更大的危机可能来自新能源智驾技术落后于同行。
今年7月份,马斯克曾罕见地公开点评称,比亚迪要快速改变方向,否则会有大麻烦。
马斯克此番言论实质上是针对比亚迪品牌负责人在4月初发表的一个观点,即完全自动驾驶基本是不可能实现的。
比亚迪对自动驾驶技术的轻视是自上而下的。2023年初,王传福曾公开抨击无人驾驶是是虚头巴脑的东西。
随着特斯拉、华为赛力斯、小鹏汽车、百度等在自动驾驶技术上逐步加码,比亚迪终于意识到自己的短板。
今年开始,比亚迪发起了一项自上而下的智驾补课战略,不仅宣布投入千亿巨资,还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和人才引进。
不过,面对特斯拉、华为、蔚小理等竞争对手在智能驾驶领域的领先地位,比亚迪可能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和时间来实现算力、算法和数据的全面突破。
对比亚迪来说,这恐怕是一场比出海更重要、也更难打的硬仗。
自动驾驶是虚头巴脑的东西
比亚迪掌舵人王传福,曾一度对自动驾驶技术持怀疑和否定态度。
2023年3月29日,在比亚迪投资者沟通会上,王传福直言:什么无人驾驶,那都是扯淡。自动驾驶是虚头巴脑的东西,这忽悠多少年了,有几个成了?
他甚至将自动驾驶比作一场被资本裹挟的皇帝新装,认为自动驾驶技术让人类花费了数千亿美金,却仅成为了一个价值三五千美元的高级配置。
他还强调,只有驾驶员扶着方向盘,才能解决法律问题,减少车祸和伤亡。
这番言论一出,立即给比亚迪打上了不重视智能化的标签,批判声不绝于耳。
余承东隔空回怼道,我觉得这位大佬这么说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对行业不了解,其二是他这方面能力还没做好,所以故意打击一下行业。
何小鹏则在今年4月的上海车展中表示无人驾驶绝非‘扯淡’。
事实上,不仅是王传福,比亚迪其他高管的一些表述也很难不让人引发其不重视智能化的猜测。
去年4月,比亚迪发言人李云飞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认为,与人类完全分离的自动驾驶技术非常非常遥远,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随着下半场智能化的角逐如火如荼,特斯拉和国内一众新造车公司,凭借自研自制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抢过智能化大旗,比亚迪明显落后的姿态令外界对其关于智能驾驶的担忧与日俱增。
在智驾领域,尽管比亚迪拿到了全国首张L3自动驾驶测试牌照、成功获选首批智能网联汽车和上路通行试点名单。但从四代DMI到云辇,再到五代DMI,比亚迪的技术突破也总是集中于汽车制造本身。
从比亚迪过去几年在智能驾驶方面的投入,也可以窥探一二。2020-2023年,比亚迪的研发投入分别为85.56亿元、106.27亿元、186.5亿元、395.7亿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5.4%、4.89%、7.76%、6.57%。与特斯拉、华为以及蔚小理等竞争对手相比,其投入规模仍有待提升。
特斯拉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投入一直走在行业前列。其自研的FSD(完全自动驾驶)芯片和Autopilot系统已成为行业标杆。据公开数据显示,特斯拉在2022年研发投入高达22.6亿美元,其中相当一部分用于智能驾驶技术的研发。
华为依托其强大的ICT(信息与通信技术)背景,在智能驾驶领域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其自研的昇腾芯片和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已在多款车型上实现量产。据华为宣称,其自动驾驶系统在技术先进性和稳定性方面均达到了业界领先水平。
蔚小理等新造车企业在智能驾驶领域也投入重金,并取得了积极进展。蔚来的NOP(领航辅助)驾驶系统、小鹏的XPilot系统以及理想的AD Max系统都在各自细分市场中表现出色。
结论
比亚迪在出海过程中遇到的困境以及在新能源智驾技术上的落后,都给这家中国汽车巨头敲响了警钟。
比亚迪需要正视自身不足,更加重视市场监管环境的适应、社会管理机制和法律制度的理解,以及智能化技术的研发投入。否则,比亚迪将面临更大的发展挑战。
自动驾驶是未来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比亚迪必须尽快补上这一短板,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