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睡着了 大人在旁边玩手机——影响揭秘 (孩子睡着了大人玩手机的光线)

生活百科 2025-01-04 23:39:15 浏览
睡眠

忙碌了一天,终于把孩子撂倒。孩子睡着,大人才终于有了自己的自由时间,忍不住掏出手机刷起来。是你吗?有的家长说,怕手机声音影响孩子睡眠,看视频都会调成静音。但是听说手机屏幕发出的光,会影响孩子睡眠质量,还会让孩子长不高、性早熟……真的很可怕吗?我们今天就来详细唠唠,手机屏幕的光到底有什么影响。

手机屏幕发出的光会影响孩子睡眠吗?

我们的睡眠质量,受褪黑素影响。

褪黑素,是大脑松果体生产的一种激素,能帮助身体切换到夜晚模式。褪黑素的持续分泌,可以调节生物钟和促进深度睡眠,来保证孩子的睡眠质量。

如果夜晚的睡眠环境中光照过强,就会影响褪黑素分泌,进而影响孩子的睡眠节律和睡眠质量。

手机的光会影响褪黑素分泌、影响孩子睡眠吗?有研究者通过一系列对比实验和研究[1][2][11]发现,不同色温、波长、照度的光对睡眠的影响各有不同。

高于5lux、含蓝光、高色温的光,可能会在夜间影响褪黑素分泌,进而影响孩子的睡眠。其中蓝光会通过抑制褪黑色分泌,影响睡眠节律和睡眠质量[1],且孩子比大人更容易受影响[6]。即使光线亮度较低,蓝光也会干扰褪黑激素分泌,并导致昼夜节律变化[4]。

lux即勒克斯,是照度的单位;

蓝光是一种波长位于400~500nm的可见光,属于短波高能量光,是自然光和人造光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色温是衡量光源颜色特性的重要指标,用于描述光的色彩偏向,单位为开尔文(K)

结合上面3个因素,再来看看手机发出的光:

①大人在孩子身边看手机,照到孩子的光一般达不到5lux

家长在昏暗的卧室里看手机,强光会让眼睛感到不适,即使自己感觉屏幕很亮,真实的亮度水平也相对较低,通常不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影响。

大人坐在孩子旁边看手机,从大人的视角测得孩子头附近的光照度约为1.7lux

②蓝光和色温可能对孩子睡眠存在一定影响,但不用过度焦虑

一般来说,屏幕亮度不变的情况下,屏幕色调越白越亮,色温越高,蓝光水平也越高;屏幕色调越黄,色温越低,蓝光越低。

蓝光和色温的影响,可以结合在一起来看,其中的重点就在于蓝光。即使手机屏幕光并不亮,如果直射孩子,其中的蓝光也可能会对孩子的睡眠造成影响。

不过,就算咱们看手机,也不会在孩子旁边怼着孩子脸、成宿地看,那样那对孩子的影响肯定不必多说。

不用过度担心。手机屏幕尺寸、照射范围有限,大人转过身可能完全照不到孩子,也就不用过于担心影响孩子的睡眠。

大人在旁边玩手机——影响揭秘

手机屏幕发出的光会让孩子长不高、性早熟吗?

这些说法,目前没有充分的证据支持。

手机的光会不会让孩子长不高、性早熟,还是要从褪黑素说起。

宝宝身高增长受生长激素影响,生长激素分泌的影响因素之一是睡眠。可以说,褪黑素为生长激素的分泌创造了有利条件。

但目前没有足够的实验证明两者是否有直接的生理联系。理论上来说,褪黑素有抑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作用,如果褪黑素被抑制,会间接削弱对GnRH的抑制。GnRH如果被提前释放出来,可能会造成宝宝提前出现性发育。

但是,在当前的科学研究里,并没有夜间暴露于光照(包括手机屏幕光)会抑制褪黑色分泌而直接诱发性早熟的证据。

那屏幕发出的蓝光有影响吗?针对大鼠的实验[8][9]表明,长时间(12~16小时/天)暴露在蓝光下会导致大鼠性早熟。目前仍没有足够的人体实验表明蓝光强度如何、照射多久会让孩子性早熟。

结合我们前面说的,只要不是整晚对着孩子直射,手机的光一般不会影响孩子褪黑素分泌,对于影响长高或者性早熟也不必过于担心了。

孩子长高和发育的过程,与遗传、环境、饮食、运动等多种因素有关,并不是照一照光就会长不高或者性早熟。

这么看来,大人在睡着的孩子旁边看手机,影响并没有想象中大,继续玩手机是不是也没关系?

在昏暗的环境中看手机比起孩子的健康更要关注对自己的影响

在昏暗的夜里看手机,首当其冲的,就是我们眼睛的健康。在这样的环境下看手机,屏幕光线直射眼睛,容易造成视疲劳、眼睛干涩、甚至黄斑部病变等问题。

昏暗的环境中看手机还会影响睡眠。因为光线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而褪黑素是帮助我们入睡的重要激素。因此,在睡前看手机会让人难以入睡,甚至影响睡眠质量。

所以,为了自己的眼睛健康和睡眠质量,还是建议大家睡前尽量少看手机,或者关灯看手机。

参考文献

  1. [1] Chang AM, Aeschbach D, Duffy JF, Czeisler CA. Evening use of light-emitting eReaders negatively affects sleep, circadian timing, and next-morning alertness.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5;112(4):1232-7.
  2. [2] Higuchi S, Motohashi Y, Yamanaka A, Kataoka Y, Shimbo K, Otani C. Effects of blue light on sleep and circadian rhythms in humans. Chronobiol Int. 2016;33(6):733-44.
  3. [3] Joyce DS, Kripke DF. Monitoring and manipulation of human sleep-wake activity patterns. Sleep. 2004;27(1):131-44.
  4. [4] Gooley JJ, Lu J, Chou TC, Scammell TE, Saper CB. Melanopsin in cells of origin of the retinohypothalamic tract. Nat Neurosci. 2001;4(11):1165-7.
  5. [5] Rea MS, Figueiro MG, Bullough JD, Bierman A. Circadian photobiology: an emerging framework for lighting practice and research. Light Res Technol. 2010;42(1):1-28.
  6. [6] Najjar RP, Himsl MM, Hull JT, Bulleit GA, Thorne DR. Blue light exposure and children: what do we know and what do we need to know? Sleep Health. 2019;5(1):83-9.
  7. [7]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Council on Environmental Health. Pediatrics. 2016;138(5):e20162593.
  8. [8] Gürlek M, Kurtuncu M, Demirpence E, Kurnaz Í, Çetin E. Assessment of the effects of light-emitting diode and compact fluorescent lamp lightings on sex ratios and puberty in male rats. Biol Trace Elem Res. 2015;164(1-3):28-33.
  9. [9] Wang C, Zuo F, Chen D, NiJ, Li X, Liu S, et al. Short-wavelength light treatment in adolescence accelerates puberty and exacerbates polycystic ovary-like hyperandrogenism in adult rats. J Pineal Res. 2018;65(4):e12495.
  10. [10] Anderson MP, Thorne DR, Duxbury M. Relationship between pigmented nocturnal rodents and dominant blue cone photopigments. Neurosci Biobehav Rev. 2016;68:
本文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