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专业医学知识和咨询可靠医生的在线平台 搜狐名医 (获取专业医学技能证书)

生活百科 2024-12-30 15:11:28 浏览
中国胸痛中心

背景

中国胸痛中心的建设已初步形成全国地域范围内胸痛救治网络,达到100%省、市级覆盖,96%县域覆盖,带来了救治效果的提高和救治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自2013年筹备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越来越多的医院设立了醒目的胸痛中心标志,这一救治网络为患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生存希望。

院前救治不及时,院后管理不到位

。针对院后管理,霍勇教授指出,早期研究揭示了一个重要事实: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出院后一年内,再次发病的比例高达10%至15%,而死亡率则达到3%至5%。这一数据凸显了心梗等心血管疾病的高复发风险。

上下联动把网织大、织密

经过多年发展,胸痛中心的建设已经非常成熟。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实现向院前、院后的延伸?霍勇教授结合最新发布的《胸痛中心质控指标及考核办法》(第三版修订版),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关键之一是要形成区域协同救治体系,上下联动。一定要把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些一级医院的胸痛救治单元和二、三级医院的胸痛中心连在一起。

霍勇教授强调,胸痛救治这张网不是孤立的存在,救治单元存在意义就是以最快的速度识别患者,加速转院,并做好康复和后续随访工作。只有在区域内进行有效的联合,才能真正解决患者不来或来得晚及长期规范管理的目标

未来,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机构有望逐步设立胸痛救治点,形成从中心到单元再到点的三级联动机制,进一步织密救治网络。

公众

在质控指标方面,《胸痛中心质控指标及考核办法》(第三版修订版)新增了住院期间危险因素规范管理率和出院带药符合指南推荐率等关键指标,强调选择符合指南推荐和临床循证的药物手段,如具有心血管获益证据的GLP-1受体激动剂(如司美格鲁肽)等。

霍勇

霍勇教授指出,提升公众自我健康素养同样重要。目前,我国公众在主动预防心血管疾病、掌握基本救治常识方面仍有待加强。我国猝死急救成功率整体偏低,不足2%,且通过救护车转运的心肌梗死病人也仅占不到20%。解决这些问题不能仅靠医院,还需从社会层面入手,全面提升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救能力。

结语

胸痛中心救治网络的发展离不开院前和院后的完善,只有上下联动,才能让患者得到更及时、更规范的救治,从而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本文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