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已过,天气由凉转寒,正是养生的好时机。《黄帝内经》指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之时,自然界阳气升发,万物生机盎然,人们应保护体内阳气,使之充沛旺盛。而到了秋冬之时,草木凋零,万物敛藏,此时养生就要注重潜藏体内阴精,使精气内聚,以润养五脏。
秋冬为何要养阴?
秋冬养阴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 遵循自然规律:《黄帝内经》言: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四季的阴阳变化,是万物生长变化的根本。人体与外界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应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规律,在秋冬之时,收藏阴精,内聚精气,这样才有助于抗病延年。
- 避免阴虚内热:秋冬气候干燥,燥易伤阴。机体阴气不足,阴不制阳,导致阳气相对偏盛,出现阴虚内热的证候。清补肺阴可缓解口唇干裂、喉鼻干痒、咳嗽等症状,避免季节更替、肺气受损以致感受时邪疫毒。平补胃阴可缓解口干烦渴、胃胀、食欲不振、大便干结等症状。润补肝肾之阴则可缓解手足心热、心烦失眠、小便短赤等症状。
-
防损阴津:秋冬季节,气温不断下降,人体为了保暖,皮肤毛孔会慢慢收缩,减少阳气的消耗。阳气存于体内,慢慢积累,就容易产生内热,从而伤阴耗液。阴津作为最具代表性咽时要用力发出咕噜的声音,同时凝神静气。此法每日进行2~3次,每次36口为宜。
通过以上四方面的调养,可以有效地滋阴润燥,益气安神,增强体质,安度秋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