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性,是上天赐予孩子最好的礼物。每个年幼的孩子都灵性十足,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求知欲旺盛,感受敏锐,感情细腻。随着孩子的成长,这种灵性却发生了变化。
有的孩子依然灵性十足,聪明可爱;而有的孩子却开始目光呆滞、反应迟缓、唯唯诺诺、死气沉沉。为什么孩子的灵性会消失呢?
教育学认为,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土壤,不仅潜移默化地塑造孩子的性格,也影响孩子的精神世界,决定了起他们丰富多元且具有生命力的世界啊!
作为父母,我们固然能理解那份希望孩子变得更好的心情。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是因为他们只能从自己的视角去看世界。父母不停地用一个个标准答案纠正孩子时,他们接收到的只有父母的不满和否定:你不好,你不行。
当一个孩子身上的自尊和自信逐渐被摧毁,随之而来的挫败感便会把孩子那股灵气全给挤占走。
2. 把孩子当做情绪垃圾桶
看过一则新闻报道:浙江宁波,一对年轻夫妻在机场发生争执,将2岁多的孩子扔在候机楼。爸爸坐飞机走了,妈妈开车跑了。警察发现孩子时,他的小脸都哭花了。
来自成人世界的情绪,最终却落到了无辜的孩子头上,这是为人父母的不负责任。
如果父母不能很好地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也会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习得同样的情绪处理方式,随意发脾气、暴躁易怒;性格上敏感自卑、缺乏安全感,不利于孩子将来的人际交往和亲密关系的建立。
成年人的世界里,充满了疲惫、压力、无奈,每个人都在负重前行,家长们有时候表现出各种情绪,都是可以理解的。但父母若把孩子当成情绪垃圾桶,无疑是在孩子稚嫩的心灵上投毒,让本该积极、阳光、向上的孩子,早早被无尽的痛苦和压抑裹挟。
试想,一个孩子每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能保持孩子应有的活力与朝气?他们的眼中,又如何还能闪烁光芒?
3. 不给孩子的生活留白
作为当代父母,看到孩子发呆、磨蹭、东晃晃、西摸摸、沙发上躺躺、马桶上蹲蹲,你会发慌吗?
有不少父母,对孩子就像抽陀螺一般,一刻不敢停歇。必须让孩子的每时每刻都看上去有意义,能学到东西。只有孩子忙得团团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