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过寒冬 迎来曙光 大厂苦尽甘来 (熬过寒冬迎来春天)

科技资讯 2024-11-18 23:07:52 浏览
大厂苦尽甘来

近日,腾讯和阿里相继公布了 2024 年第三季度财报,净利润表现亮眼,分别增长了 47% 和 63%。作为公认的行业景气指数和上市公司透明度代表,财务数据可能无法反映全部情况,但能不能赚钱,却诠释了大厂有没有硬道理。

既要降本增效,又要开着飞机换引擎,是大厂这些年的主旋律,却引发了外界对大厂业务成长性的担忧。接连几个季度,腾讯阿里用数据强调,不管是老树新芽,还是创新业务成熟化,造血能力的复苏,让大厂熬过了苦日子。

什么是大厂的高质量增长?

  • 腾讯:毛利和经营利润连续八季超营收增速,延续高质量增长趋势。
  • 阿里巴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从 33 亿元,跳涨到 243 亿元,再到 439 亿元,标志着赚钱能力的强势回归。

细分到业务侧,两家企业有着相似的划重点和框架逻辑,都是基本盘+新引擎的双向稳固。腾讯是游戏+视频号、搜一搜,阿里是淘宝天猫+云计算。这在过去常被提及,但终于在最近几个季度转化为现金牛。

比如阿里云四个季度实现增速上涨,三季度净利润更是同比飙升 89%。

对大厂造血能力的关心,就是对互联网产业的信心。很难想象,一个头部企业都无法赚钱的行业,如何拥有光明的未来?

阿里巴巴 CEO 吴泳铭曾表示,对于阿里重要的互联网科技业务,大部分将会在 1—2 年内陆续实现盈亏平衡,并逐渐开始贡献规模化的盈利能力。

在转舵期,降温增效容易被偏见带得更偏。即便是大厂,也常常被认为是靠压缩人力或投入来实现。但从阿里和腾讯的披露数据看,减员已经接近尾声,比如阿里三季度员工总数只少了 171 人,环比大幅收窄;腾讯三季度更是净增了超过 3000 名员工,研发投入达到 179 亿元,同比增速超过营收。

财报里员工人数的增减、各类投入的多寡,是拆解大厂的明文密码。但密码只是第一道门槛,利润反映的投入产出比,从来不是粗暴的财务、人事剪刀差。

大船掉头的 BAT 也好,中小创新企业也罢,决胜未来不会限定在一两个季度的报表运作,利润的根本在于新业务新场景的商业号召力。越是在业务低迷的时刻,越是考验投入的魄力。只不过这个魄力要比早期圈地扩张时有难度得多。

在宏大语境里,大厂的苦日子被解读为二次、三次创业……既然是创业,大抵要上演反反复复的风险故事,可能是一个月一个季度,也可能是一两年三四年的大周期。利润会变动甚至会大幅波动,业务会折腾甚至会关停并改。这个周期你表现不错,下个周期对手更加努力。好在,熬过了苦日子,回报特别丰厚。

北京商报评论员 张绪旺

本文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