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初,GPT3.5的发布震惊了世界,人们开始担心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来。随后,各大互联网公司纷纷下场比拼大模型,几乎每个月都能看到新的大模型诞生,并在某些参数上与GPT3.5相媲美。随着大模型的不断迭代和渗透,一个关键问题随之而来:谁是大模型浪潮的最大受益者?

最大受益者隐藏在垂直应用领域
经过两年的发展,大模型走向垂直应用早已成为共识。Meta上个月聘请了一位AI商业负责人,帮助Meta AI尽早找到商业化路径。事实上,Meta的Advantage+平台早已在应用生成式AI来帮助营销收益。Meta透露,转化的中位成本降低了7%,每次点击、潜在客户或登陆页面浏览的平均成本降低了28%,生成式AI工具创建了超过1500万条广告,使用图像生成的企业转化的数量增长了7%。在用户方面,AI驱动的信息流和视频推荐的改进,使得Facebook的使用时间增加了8%,Instagram增加了6%。
另一个备受瞩目的垂直应用主要是在营销领域,使用生成式大模型来生成投放素材以及改善投放匹配和精准人群定位、人群画像,从而提高投放产出比。甚至在投后分析、A/B测试、自动化流程方面都已经在逐渐应用大模型来实现。以上几个方向,Meta和谷歌、微软都已经进入应用阶段。根据这几家巨头最近几个季度的财报,营收上正在逐渐体现来自大模型生态带来的收益,但巨头体量庞大,几个亿美元的增量放到这几家身上可能得增量只是个位数,拿到桌面上说恐怕不会引起投资者的兴奋,且这些公司业务生态复杂,要剥离出大模型的营收增量是有难度的。
反倒是有些中等体量的公司,季度营收在10亿美元左右,多出1亿美元甚至几千万美元都是可以剥离出驱动因素,这样的公司似乎更有助于我们明确大模型对于公司的助力路径和增量,似乎更能让我们看清这股淘金热可以让竞争者受益几何。中等规模的公司在技术和应用上也并没有落后,从Applovin和Pinterest两家上市公司的财报及公开报道中,我们可以定性分析什么样的公司会成为大模型的受益者。
Applovin:大模型重构在线广告,两年市值翻10倍
AppLovin是一家移动广告技术公司,截止目前旗下产品包含了广告商、发布商、素材生成等全套的移动在线营销产品。上线之初,Applovin就直奔效果营销,强调通过技术升级来提高广告的投入产出比。早期AppLovin通过与开发者合作帮助APP变现,Applovin比较知名的是其CPI变现,而非传统的CPM模式。Applovin在公司运作层面同样优秀,公司现在产品矩阵中不少重量级成员都是来自收购,如Adjust、Max以及从Twitter手中收购的MoPub。
2021年Applovin在纳斯达克上市,借助大模型东风,过去两年市值从低点翻了10倍,目前市值达到了1100亿美元,PE接近100。
业绩飞跃
2024Q3季度财务表现:
- 总收入达到12亿美元,同比增长39%。
- 调整后EBITDA为7.22亿美元,同比增长72%,调整后EBITDA利润率为60%。
- 自由现金流达5.45亿美元,同比增长182%,环比增长22%。
其中软件平台(Software Platform)是贡献了接近70%的营收,其表现则更加亮眼:
- 软件平台收入为8.35亿美元,同比增长66%。
- 调整后EBITDA为6.53亿美元,同比增长79%,利润率高达78%。
- 环比收入向调整后EBITDA的转化率达107%,主要受益于一次性成本优势(如谷歌云合同续签等)。
从下面Applovin的最近4年营收和增长趋势来看,2023年开始公司业绩开始起飞,好的业绩必然带来资本市场的关注。Applovin的股价同样伴随着业绩起飞了,最近1年股价暴涨了700%:
Applovin的AI应用主要是通过其引擎算法Axon实现,截止2024年,Axon已经覆盖了Applovin的几乎所有产品线,包括广告变现、用户获取、社交游戏、执行、发行等。
Applovin的案例表明,大模型可以帮助垂直领域的公司大幅提升收入和利润率,成为大模型浪潮的最大受益者。这类公司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