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鸿祎 中美AI差距不大 避免被美国误导 警惕误区 扬长避短 (周鸿祎对话)

科技资讯 2024-11-21 17:00:39 浏览
警惕误区 中美 周鸿祎对话 周鸿祎:大模型是原子弹,也是茶叶蛋 网红企业家 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在公众面前更像是一位网红。他拥有超过800万抖音粉丝,几乎每条视频点赞破万,其中不少点赞数高达几十万。在2024年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周鸿祎接受了包括搜狐科技在内的媒体群访。 这位网红企业家坦言自己也会偶尔陷入流量焦虑,他会研究流量高的视频是如何制作的。但他为了身体健康不得不戒掉抖音,只能偶尔发布短视频,让大家从中学习知识。 群访中,周鸿祎保持了他一贯的段子手风格,对人工智能行业侃侃而谈。 中美AI差距 周鸿祎认为,中美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差距并不大。中方的差距主要在于算力,而算力差距的根源在于芯片。因此,中国应扬长避短,不要被美国带入歧途。 大模型的挑战 在大模型的发展方面,周鸿祎提出了垂直化、产业化的专业大模型之路,以避免在算力和数据上与美国展开竞争。 幻觉是大模型与生俱来的特点,不可消除。但周鸿祎强调,幻觉并不一定是缺点,它正是大模型智能性的体现。在某些情况下,通过外部知识库的校准,可以消除幻觉。但如果要追求推理的智能性,幻觉就必须存在。 人工智能的工业革命 周鸿祎认为,基于大模型突破,人工智能将引发一场比区块链和元宇宙影响更大的工业革命。它将席卷并重塑所有行业。 将大模型与医疗产业结合,有望研发出新药,破译人体基因,延长寿命,从而带动养老产业的发展。 大模型的局限性 虽然大模型取得了突破,但周鸿祎认为幻觉作为其特点不可消除。人工智能不一定永远正确,也可能出错。应该将人工智能视为讨论对象,从中获得启发,而不应迷信算法。 智能硬件的挑战 对于创业公司开发的声称能取代iPhone的智能硬件失败,周鸿祎表示尊重。所有产品都是不断试错的产物。像苹果这样成功的公司也有失败的产品(牛顿)。 周鸿祎认为,找到一款能取代手机的智能硬件很难,但作为辅助设备是有可能的。荣耀、华为、小米等手机厂商正在引入大模型,一旦手机验证了其大部分能力,硬件取代手机就更困难了。 大模型的回归 今年8月,谷歌前CEO施密特表示,中国AI落后美国十年。周鸿祎不认同这一观点。 他指出,中国在算力、算法、软件方面与美国差距不大,真正的差距在于芯片。他还将美国的AI发展路线划分为明线和暗线。 明线是OpenAI的路径:堆算力、数据、能源和人员,打造全知全能的超级通用模型。但这条路未必走得通。一方面,训练数据接近枯竭,另一方面,统一所有任务的大模型需要巨大成本。 周鸿祎认为,中国的AI发展应专注于专业大模型,扬长避短,避免陷入美国的陷阱。
本文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