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下午5点到凌晨12点,北京朝阳医院儿科医生裴琳连续接诊了72个孩子,没有离开诊室一步。
据哨点医院最新监测数据,14岁及以下儿童的门急诊流感样病例数和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病例数出现上升趋势,肺炎支原体和鼻病毒为主要病原体,肺炎支原体阳性率较高的省份主要集中在北方。
为应对儿童感染,北京正在调动医疗资源,352家社区医疗机构提供儿科服务、85家医疗机构开设夜间急诊,有医院增开门诊、调整诊疗环节。
儿科资源调整,应对支原体高峰
“大夫,麻烦您赶紧帮看看,孩子下午开始喘了,他上个月刚感染支原体,之前有哮喘。”
11月18日晚8点,北京朝阳医院,夜间原本安静空旷的门诊楼,儿科诊区灯火依旧。二十多个孩子分散在候诊区各处,有的捧着平板,精神还不错;有的神情萎靡,缩在家长身旁,不时发出咳嗽声。
进入冬季,呼吸道感染高发,儿科比往常更加忙碌。儿科医生裴琳的夜班从下午5点持续到次日早上,开工后的7个小时内,她没再离开诊室一步。
“我们班上发烧的同学不少,老师也感染住院了,三周没来学校了。”新京报记者探访期间,一名还穿着校服的初中生告诉记者。就诊当日,他在社区医疗机构建议换用其他大环内酯类药物或喹诺酮类药物。
阿奇霉素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支原体肺炎、百日咳、军团菌肺炎等有良好疗效,但同类药物(如红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等)耐药菌株不断出现。一些家长经验性地给孩子使用阿奇霉素治疗感冒,这是不合适的。支原体感染通常不会持续一个月以上,如果孩子反复使用阿奇霉素治疗感冒,很可能造成病原体耐药。

裴琳提醒,家长应避免反复使用同类抗生素,需要在明确病原体的情况下,遵医嘱规范用药。阿奇霉素并不是治疗感冒的“神药”,滥用抗生素不仅没有好处,还可能带来耐药问题。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