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的曙光:周鸿祎畅谈 AI 革命与大模型的发展
前言
360 集团创始人周鸿祎以其
网红身份为公众所熟知。面对媒体,他侃侃而谈,分享他对人工智能行业独到见解,直言不讳地谈到
流量焦虑和 AI 发展现状。
中美 AI 差距:扬长避短
谈及中美人工智能差距,周鸿祎认为差距主要在于算力,尤其体现在
芯片领域。他强调,中国需要扬长避短,不要被
美国带入堆算力的歧途。
大模型革命:席卷各行业
周鸿祎对大模型的突破表示乐观,认为其引发一场工业革命,重塑所有行业。他指出,大模型与具体场景结合,走专业化道路,将成为未来发展方向。
幻觉:大模型的属性而非缺陷
周鸿祎强调幻觉是大模型与生俱来的特性,不可消除。他认为,幻觉赋予大模型智能性,但需要通过外部知识库在垂直领域校准,以减少幻觉
影响。
AI 的启发性:激发灵感而非代替思考
周鸿祎呼吁不要迷信算法,应将人工智能视为可以讨论的伙伴,从中汲取启发,而不应放弃思考。
智能硬件: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对于创业公司开发智能硬件与 iPhone
竞争的失败,周鸿祎表示尊重,并指出成功的
产品诞生于无数失败的尝试。他认为,找到一款智能硬件代替 iPhone 极其困难,但作为辅助是有可能的。
大模型应用:赋能医疗和养老产业
周鸿祎畅想大模型与医疗产业结合的可能性,认为其有望研发出新药并延长人类寿命。养老产业也可能因此得到发展。
施密特
观点:中国 AI 落后十年?
针对谷歌前 CEO 施密特提出的中国 AI 落后十年观点,周鸿祎予以反驳。他认为,中国在算法和软件领域差距不大,关键在于芯片带来的算力差距。
美国 AI 明线与暗线
周鸿祎分析了美国 AI 发展路线,认为其存在明线和暗线。明线是打造全知全能的超级通用大模型,但周鸿祎对这条路的可行性表示质疑。
结语
周鸿祎对人工智能的未来充满期待,他强调扬长避短、探索专业化道路、正确认识幻觉、避免迷信算法的重要性。人工智能将深刻影响人类社会,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
技术革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