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浪潮席卷至各大终端厂商,AI 手机、AIPC、AI 手环等数码产品层出不穷。曾被视为最有可能替代手机,成为下一代全民级智能设备的眼镜,也开始在 AI 赛道上一路狂飙。
国内厂商发布 AI 眼镜计划
近日,闪极科技发布其首款 AI 眼镜。该款 AI 眼镜具备 AI 算法、摄像功能和云端算力,可以接入云天励飞、讯飞星火、通义千问、Kimi、智谱等国内十余家主流大模型,最低售价仅 999 元。
互联网大厂和 AR 硬件厂商也纷纷公布各自的 AI 眼中钢铁侠托尼佩戴的具备识别图像、分析数据、热成像透视、智能交互等功能的科幻眼镜,而最早将 AI 眼镜带进现实的是谷歌在 2012 年发布的 Google Glass。
骨感的是,搭载摄像头、麦克风、扬声器等硬件,并且能够通过语言交互和触控板操作的 Google Glass,由于续航不足、售价昂贵(1500 美元)、摄像头和语言识别能力弱、缺乏杀手级应用场景等问题,最终在 2015 年停产,被定位为失败产品。
不过,谷歌对 AI 眼镜的热情始终没有消退,在 2024 年 5 月举办的谷歌 I/O 大会上就公布了 Project Astra 计划,即用户打开摄像头,该多模态 AI 就可以直接解释画面中物品,而这也将成为谷歌新一代 AI 眼镜的核心能力。
会后,谷歌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接受外媒采访时表示,公司早期尝试的谷歌眼镜 Google Glass 过于超前,走在了时代的前面,但随着人工智能的进步,现在可能是回归的好时机。
2024 年 12 月月中旬,谷歌 DeepMind 网站已为 Project Astra 项目开设新的测试频道,计划邀请部分用户,测试配备AI 和 AR 技术的原型眼镜,以便于进一步收集用户反馈、推进该眼镜的商用落地。
相比还虚无缥缈的谷歌新一代 AI 眼镜,2023 年,Meta 联合眼镜厂商 Ray-Ban(雷朋)打造的 AI 眼镜——Ray-Ban Meta,已在市场上取得不错的反响。据 The Verge 统计,2023 年第四季度,Ray-Ban Meta 智能眼镜的销量达到 30 万副;2024 年 5 月,销量突破 100 万副;预计 2024 年全年出货量有望超过 150 万副。
在硬件的带动下,数据平台 SensorTower 的应用下载数据显示,Meta View 配套应用的下载量在 10 月同比暴涨超过 200%,成为全球唯一一款商业落地的 AI 眼镜。
Ray-Ban Meta 暂时未在国内上市,功能上仅支持音频 + 摄像头,可以做到接打电话、拍照录像、语音交互等,但缺乏视觉 AI 体验。Meta 也注意到了这一点,英国《金融时报》最新报道称,Meta 正计划与眼镜厂商 EssilorLuxottica 合作开发新的智能眼镜,并在眼镜上添加显示屏,用于显示通知和 Meta 虚拟助手的回复。
摸着谷歌和 Meta 过河
前有谷歌的前车之鉴,后有 Meta 的初战告捷,国内 AI 眼镜厂商开始有目标地卷起来。
在外观设计上,国内厂商选择了与 Ray-Ban Meta 类似的路线。有不少从业者和消费者认为,Ray-Ban Meta 的大卖与国际知名眼镜品牌雷朋有着很大关系,扎克伯格在 Meta Connect 大会上亲自佩戴 Ray-Ban Meta 登台演讲,也为该产品注入了不少关注度。
在功能上,国内厂商则更加激进。闪极科技 CEO 曾晓龙表示,AI 眼镜的重点不是拍照也不是接打电话,而是提供 AI 能力,如导航识别、翻译提示、智能速记等,让用户在生活中更加便利。
不过,国内 AI 眼镜市场还处于早期阶段,产品形态、功能体验、生态建设等方面仍有待完善。行业人士认为,AI 眼镜的未来发展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 硬件创新:优化眼镜的佩戴舒适度、续航能力、显示效果等方面。
- 算法突破:提高 AI 模型的精度和速度,实现更加丰富的 AI 应用场景。
- 生态构建:开发更加丰富的 AI 应用,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使用体验。
- 场景拓展:探索 AI 眼镜在医疗、教育、工业等更多领域的应用可能性。
2025 年有望成为 AI 眼镜元年,国内外厂商都在积极布局,百镜大战即将打响。谁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引领 AI眼镜的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