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邹旭诊室故事】栏目是广东省中医院心血管科大科主任邹旭教授带领团队开办的专栏,将围绕邹旭诊室里发生的真实案例,有故事,有医生的建议和指导,有专业的医学剖析,同时介绍一些效果确切、操作性强、简便廉验的日常调理小妙招,以达到养神健体、培育正气、提高抗邪能力的作用。
案例详情
62岁的王女士诉7月中旬与邻居争吵后出现头晕、乏力,伴双上肢麻木,当时测血压175/102mmHg21mmol/L,余检验结果正常范围。
诊断及治疗
邹教授结合患者病史及辅助检查结果,西医诊断为代谢综合征,中医诊断为眩晕,以三焦寒热辨证,证属寒热错杂—上热下寒,治以温肾健脾、利湿祛浊,方选渗湿和里汤合归一饮、五苓散加减,共14剂,日一剂,早晚饭后温服。
同时,邹教授嘱患者加强生活干预以减轻体重是改善病情的根本,建议每日少食多餐,减少鸡蛋、牛奶、麦片以及虾、蟹等高蛋白食物的摄入,同时坚持每日适当运动,晨起晒太阳1-2小时扶助阳气。
疗效跟踪
- 首次复诊:患者诉诸症缓解,受疫情影响未能及时复诊,遂于当地诊所按原方取药续服,头晕、乏力明显好转,偶有右前臂麻木,纳眠可,二便调。感染新冠病毒后头晕、双上肢麻木症状加重,血压波动于110~165/65~95mmHg。
- 第二次复诊:症见:头晕、乏力,双上肢麻木,时有胸闷心悸,腹胀、纳差,时时欲吐,腹泻2-5次/日,排泄物清稀无味,夜尿2~3次。舌嫩红,苔白微腻,脉浊、尺脉微弱。治疗上,嘱继续坚持生活干预,方药于初诊方去滑石、通草、猪苓、泽泻,减大黄用量,加大归一饮用量;煎服法同前。
- 第三次复诊:患者诉头晕、上肢麻木感已尽消半月余,血压控制于120~130/75~90mmHg,偶见心悸,纳眠可,大便一日一行,便质可,小便调。舌嫩红,苔薄白腻,脉滑。体重较前下降约8kg,体质指数:23.95kg/m²。于外院抽血复查:甘油三酯2.58mmol/L,空腹血糖6.93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74mmol/L,糖化血红蛋白5.6%,其余结果均在正常范围。治疗上,于前方基础上减归一饮用量,加鬼针草、柴胡、黄芩,并嘱继续减轻体重;煎服法同前。
- 电话随访:患者诉三诊后诸症好转遂未再复诊,抽血复查:甘油三酯2.51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93mmol/L,糖化血红蛋白5.4%。现已停服中药,近期血压波动于124~135/75~90mmHg,空腹血糖波动于4.7~6.5mmol/L,嘱继续加强生活干预,控制体重。
按语
邹教授强调,本案患者年过半百,命门阳气渐衰,火不生土则脾阳不充,且患者素体肥胖,脾土运化不足则易内生痰湿,加之久居岭南湿重之地,复外感湿邪,寒湿之邪侵及下焦使下焦寒盛,格阳于上发为本病,病性属上热下寒。下焦命门阳气衰微,水液失于运化,可见大便溏薄;阳虚不能固摄则饮多溲多;寒湿邪气内阻肢体经络,阳气不能通达四末,肢体经络失于濡养,故双上肢麻木、乏力;下焦寒盛格阳,上袭清窍则头晕、血压升高、情绪易激,上扰心神则失眠;舌脉均为上热下寒之佐证。
治疗上,邹教授认为该病属虚实、寒热错杂之证,治以温肾健脾、利湿祛浊,方药予渗湿和里汤平泛滥之水湿,归一饮复命门之元阳,五苓散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