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 发病高峰 做好准备 (疱疹性咽峡炎图片和症状图片)

生活百科 2024-11-23 10:16:33 浏览
作者:周凯教授主任医师,儿科学博士,副教授,南京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现任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感染疾病科行政主任,小儿传染病学教研室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医院感染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中西医学会感染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南京市医学会感染病分会委员。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会带来哪些严重后果?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主要致病病毒为柯萨奇病毒A组和B组、肠道病毒71型,也有专家认为,疱疹性咽峡炎是手足口病轻症的表现。病毒感染是自限性疾病,感染病毒一段时间后,人体免疫系统会发挥作用,清除病毒。但令人遗憾的是,免疫系统并非「即时启动」,在病毒感染后尚有一段「空白期」,在身体清除病毒前,感染又会造成哪些严重后果呢?
  • 不适难以忍受: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最典型的症状是口腔、手、足等处出现疱疹,常常伴有发热、咽痛等症状,由于疼痛明显,患儿常常难以忍受,出现哭闹和不愿饮食,让人心焦不已。
  • 相互传染风险高: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因此夏秋季疾病高发。病毒可通过患者或隐性感染者的粪便、咽喉分泌物、唾液和疱疹液等广泛传播,只要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接触感染者喷出的飞沫、进食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也可以感染。因此学校、幼儿园中的聚集儿童感染风险相对较高。一人感染,周围的密切接触者都可能发病。
  • 重症后果严重:少部分由肠道病毒71型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患儿会出现严重并发症,肠道病毒在扁桃体、咽部和肠道淋巴结大量复制后,释放入血液,进一步播散到皮肤及黏膜、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脏、肝脏等重要器官,从出疹期进展到神经系统受累期、心肺功能衰竭前期和衰竭期,引发皮肤疱疹之外,导致脑干脑炎、脑脊髓膜炎、肺水肿、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
重症

防止病毒复制及重症发展至关重要

面对以上三大危害,降低病毒复制速度、减少感染者排毒量、避免组织受损和转为重症是治疗的三大诉求。退热、止痛、补充液体等治疗只能对症,治标不治本,此时仍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抗病毒治疗,为等待免疫系统启动嬴得时间,并降低病毒负荷,不给免疫系统带来过重负担

探索减毒增效措施

利巴韦林的抗病毒作用已被体外实验和长期的临床应用所证实,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减毒增效,尽可能降低不良反应风险。对利巴韦林既往的不良反应事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这些事件多发生于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和口服等全身给药方式后,这是因为全身给药后,大剂量利巴韦林的代谢产物会滞留在体内,持续发挥药效和不良反应。

因此,局部给药方式不失为一种兼顾疗效和安全性的选择。研究表明,利巴韦林通过雾化吸入给药,可直接作用于病毒复制的靶器官,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同时由于吸入剂量小,利巴韦林的代谢产物滞留在体内的量也更少,不良反应明显降低。

雾化吸入给药利巴韦林安全有效,既能抑制病毒复制,又可减少不良反应,为解决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治疗难题提供了一种兼顾疗效和安全性的新选择。

给药方式 疗效 不良反应
口服和注射 有效 严重,包括溶血性贫血、心肌损害
雾化吸入 有效 轻微,主要为局部刺激

预防措施

除了抗病毒治疗,预防也是至关重要的。家长和老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预防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
    治疗
  • 勤洗手,尤其是接触儿童的排泄物后
  • 经常对玩具、家具和地板进行消毒
  • 避免与出现类似症状的儿童接触
  •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 保证儿童充足的睡眠和营养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是儿童常见的疾病,虽然大部分患儿症状轻微,但仍需引起重视,及时采取治疗和预防措施,降低重症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保障儿童健康。

本文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