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杭州美食的根源 杭帮菜的起源与发展 (探索杭州美食的感受)

生活百科 2024-12-06 10:09:07 浏览

唐宋美食之都:杭州

唐宋时期有句俗语,叫不到长安辜负眼,不到两浙辜负口。意思是,若没有到长安城里瞧一瞧古都风物,便是没有眼福;若不到两浙一带尝一尝美食,便没有享受到口福。用现在的眼光来看,作为当时东南第一州的杭州,商贸频繁,人口密集,吃的喝的自然不会差到哪里去,能流传下来的菜色更是精品。苏东坡就曾赞道:天下酒宴之盛,未有如杭城也。可以看出,江浙美食曾是老祖宗严选,而其中的代表之一,便是杭帮菜了。

陆游

杭帮菜的起源

一江南一带,鱼米之乡,物阜民丰。《隋书·地理志》曾对隋代之前的杭州等地有这样一句描写:然数郡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故商贾并凑。足见当地食材的丰富多样。隋代之后,随着京杭大运河开通,忙碌的商船带着各地的美食穿梭南北,打破了饮食文化的次元壁。到了唐代,宫廷贵族、文人墨客之中流行起了一种名为船食的吃法,大家泛舟水上,一边赏景,一边把酒言欢,杭州西湖、扬州瘦西湖、南京秦淮河等都曾风靡过船食,美食和美景都不辜负。

宋室南迁,杭州成了一个拥有百余万人口的大都市,往来辐辏,非他郡比也,正因如此,这里的餐饮行业愈发繁荣,大小酒楼饭馆遍布大街小巷。宋人周密的《武林旧事》中就记载了南宋时杭州出现的官办酒楼和民间酒楼,两者定位不同,风格不一,但服务周全。除了豪华酒楼,还有众多普通酒肆、食料交易市场等遍布城内外。杭州人对吃的追求,可见一斑。

大小酒馆内,南北名厨济济一堂,取长补短,形成了杭州饮食的新风格。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记载:凡饮食珍味,时新下饭,奇细蔬菜,品件不缺。至于酒楼中的菜色品类,他也数了数,竟达240多种。

至于杭帮菜的称呼,则出现在清末民初,当时分为湖上和城厢两个派别。前者以著名的楼外楼为代表,精通于生炒、清炖及嫩熘等烹饪技艺,其菜肴中的鱼与虾,特别注重清爽、鲜美、脆口与嫩滑的口感;而后者,则以清河坊的王润兴为代表,致力于为大众服务,主打家常菜肴,口味上追求少油、少浆,整体清淡且鲜嫩可口。不过,无论是哪一派,在追求食材的原汁原味上,厨师们保持着一致的默契。清淡为主的口味,也因此成了杭帮菜的关键记忆点。

杭帮菜的传承

进入21世纪后,杭帮菜在全国各大城市落脚,其中,腌笃鲜、笋干老鸭煲、龙井虾仁、东坡肉等代表菜出现在全国各地的餐厅里。

杭州人对美食的执着,寥寥数笔难以详尽,不过,因为名人雅士的追捧,倒是给杭帮菜留下了许多名场面。比如那场元白诗酒会饮。一边欣赏西湖美景,一边吃着杭州美食,这样的场景悦口也悦心。有网友形容说,肚子饱了,眼睛也饱了。

杭州老市长白居易早早体验了一番。823年,好友元稹赴任途中经过杭州,白居易直接在西湖上举行了一场船宴,为其接风。那一夜,二人泛舟湖上,作诗饮酒,吃着清蒸野鸭、莲房鱼包、荷叶鲊等时新菜品。当时西湖船宴流行,西湖中还有上百艘船。船上不方便动火烹饪,厨师们就在岸上的酒楼里烧菜,出锅后由店小二坐着小船送到大船上,人们把这道工序叫作入东海。

传说已无从考证,但东坡肉成名于杭州是实打实的。作为杭帮菜的当家名菜之一,东坡肉酥而不烂、肥而不腻,是许多游客必打卡的杭州美食。

还有为莼菜上头的陆游。西湖莼菜羹也是一道出圈的杭帮菜。叶圣陶曾写道:它本来没有味道,味道全在于好的汤。但这样嫩绿的颜色与丰富的诗意,无味之味真足令人心醉呢。虽然味本清淡,但莼菜的鲜还是赢得了许多人的心。陆游就对莼菜情有独钟,柳色初深燕子回,猩红千点海棠开。鮆鱼莼菜随宜具,也是花前一醉来。柳树绿、海棠开,赏着春色,陆游吃着鱼与莼菜,花下尽兴一醉,何等雅兴。

也许有人好奇,莼菜真的来自西湖吗?实际上还真是,明代《四时幽赏录》记载,莼菜早些时候以湘湖出产为多,今西湖三塔基傍,莼生既多且美。一座城市的饮食气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历史文化的影响,温婉清秀的水土为杭帮菜增添了气韵。灶台之外,碗碟之中,也映衬着这座江南名城的繁华与雅致。

本文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