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预防措施 警惕慢性疾病致残 了解其影响 (采取预防措施英语)

生活百科 2024-12-06 19:19:56 浏览
患者 脑血管 生活 预防慢性病致残:保障健康未来的关键 导言 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慢性疾病是残疾的关键致因,其预防至关重要。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西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发布了科普材料,对有致残风险的慢性疾病进行了介绍。 糖尿病 侵害人体各个系统,导致微血管病变,损伤视网膜,可致失明。 可引起足部溃疡、感染和截肢。 心血管疾病 占我国疾病死亡人数的40%以上,75%的患者最终致残。 包括动脉硬化、冠心病、心肌病、肺源性心脏病、心绞痛、高血压和高血脂。 脑血管疾病 致残率极高,可导致偏瘫、失明、失语等功能障碍。 60%~70%的患者出现功能障碍或残疾。 肺部疾病 如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气肿和严重的哮喘,可导致虚弱和残疾。 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为13.6%。 偏头痛 可造成脑白质病变、认知功能下降和后循环无症状性脑梗死。 眼部疾病 青光眼、白内障等严重时可致盲。 腰椎病 表现为腰部疼痛和下肢放射痛。 我国腰椎病患者已突破2亿,呈年轻化趋势。 关节炎 可致残率高,如类风湿性关节炎3年致残率高达70%。 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 骨质疏松 增加骨折风险,导致失去独立生活能力。 最常发生在椎体、髋部和腕骨。 癌症 严重威胁健康,影响生活质量。 有许多人因癌症丧失正常工作和生活能力。 多发性硬化 严重、终身、致残性神经系统疾病。 可导致瘫痪、失明等严重残疾。 精神残疾 包括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孤独症、精神分裂症、重性抑郁症和老年痴呆。 重性抑郁患者的自伤行为终身发生率高达86.8%。 预防慢性病致残 坚持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 减少烹调用油、食盐和糖的摄入。 坚持有氧运动,避免超重与肥胖。 控制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脑卒中患者的血压应更低。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控制慢性病。 结语 预防慢性病致残是保障健康未来的关键。通过坚持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和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降低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风险,从而降低残疾的发生率,保障健康和福祉。
本文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