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 投流大战:巨额投入,谁能问鼎超级应用
导言:
近年来,随着大模型技术的发展,AI
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产品在今年上半年就开始投放广告,而下半年则愈演愈烈,形成了一场激烈的投流大战。本文将深入分析这场大战的背景、参与者和投放策略,探讨能否从中诞生新的超级应用。
AI 投流战的现状
据
appGrowing 统计,截止 11 月 15 日,Kimi、豆包等十款国内 AI 原生应用累计投放金额已达 15 亿元。其中,10 月份的投放金额超过 3.5 亿元,创历月最高记录,且超过上半年总和。这与移动
互联网早期各应用烧钱推广争夺用户的做法相似。
参与者:
这场投流大战的参与者包括国内众多大模型
公司,如月之暗面的 Kimi、字节的豆包、
腾讯的元宝等。其中,Kimi 以5.4 亿元的投放金额领跑,豆包紧随其后,投放金额超过 4 亿元。
投放策略
1. 广告
形式:
这些 AI 产品倾向于选择竖视频和图片作为广告形式。竖视频广告占比普遍超过 50%,主要介绍产品特点、功能和使用
方法。
2. 投放平台:
抖音、快手、B 站、小红书等流量平台是这些 AI 产品投放的重点区域,甚至在线下的地铁、机场等场所也能看到其身影。
背后的原因
1. 技术发展瓶颈:
大模型技术的迭代速度放缓,促使企业将重点从技术本身转向应用端。
2.
行业竞争:
Kimi 的高额买量推广策略引发鲶鱼效应,迫使其他企业跟进。
3. 热钱涌入:
AI 领域仍有大量热钱涌入,为投流大战提供了资金支持。
能否诞生超级应用
目前,全球范围内还没有一款大模型产品达到超级应用的程度,ChatGPT 是唯一有望成为超级应用的产品。这场投流大战能否催生出新的超级应用,尚不明确。
挑战:
1. 技术壁垒:
超级应用需要建立在强大的技术基础之上,整合多种功能和服务,这需要较高的技术门槛。
2. 用户粘性:
培养用户对 AI 产品的粘性至关重要,需要提供有价值、易用的功能和服务。
3. 市场竞争:
微信、支付宝等已经占据了超级应用的市场,新进入者将面临激烈的竞争。
结语:
AI 投流大战反映了大模型技术
商业化的迫切需求和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能否从这场大战中诞生新的超级应用,取决于参与者的技术实力、用户粘性以及市场竞争格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