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近日,一款语音闹钟在
社交媒体上风靡,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以其极具辨识度的声音骂你起床。这是网友用AI软件合成的语音。除雷军之外,各类热门综艺
节目、影视剧也纷纷成为AI软件恶搞的对象,生成玩梗段子、
视频。
AI玩梗的火爆
在很多人眼中,使用AI软件制作玩梗视频是玩笑也是创意。黄磊、何炅在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中吃饭的
互动片段,被网友改编成各种各样的版本,如何炅和黄磊拳脚相向、掏出冲锋枪对轰等。甚至还有人将这样的玩梗视频做成了连续剧,如改编版本的《
甄嬛传》,甄嬛因被温实初退婚开始修仙之路。
在一些业内人士眼中,这样的
行为已存在法律风险。
侵犯著作权
以《甄嬛传》这样的影视剧为素材进行的AI创作,尽管AI生成视频已改变了剧情甚至演员的嘴型,但仍使用了原始作品的画面,涉嫌侵犯作品的著作权。著作权人享有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改编权等权利。
侵犯肖像权和名誉权
使用综艺节目片段肆意改编的AI视频,除涉嫌侵犯节目版权外,也涉嫌侵犯节目嘉宾的肖像权和名誉权等权利。即使雷军骂人那样的个人音频,如果被恶意合成或传播,也可能给雷军
本人造成困扰和名誉侵害。
损害社会风气
大量AI玩梗视频的传播,可能会对社会风气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真假难辨的AI合成视频大行其道,公众对真实情况的判断
能力可能会下降,甚至产生“狼来了”效应。
AI应用的边界
AI是很好的技术,也让
用户的创意能以低成本的方式得以发挥。但是运用边界在哪里?
一些市民认为,AI的应用范围应有所规范,随意滥用不仅对当事人会造成困扰,也会给普通网友带来麻烦。法律界人士也指出,AI玩梗可能涉嫌侵犯著作权、肖像权、名誉权等多种权利。
结语
AI玩梗虽然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方式,但也要注意其法律风险和对社会风气的影响。在使用AI技术时,应把握好尺度,尊重他人权利,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