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业“严冬
激战”: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与
电力央企的
冲突
在光伏行业寒冬、朔风凛冽之际,代表着光伏行业利益的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以下简称“
光伏协会”)与电站装机方的电力央企之间爆发了一场罕见的冲突。导火索是光伏协会组织反内卷行动下,持续下跌的光伏组件招标价格。
招标引发
风波
12月9日,中国电建发布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光伏招标公告,涉及51GW的订单。结果
显示,一半以上的投标
企业报出了低于0.69元/瓦的投标价。紧接着,12月17日,新疆电力巴州发电公司60万千瓦光伏项目的招标中标候选人公示,招标单位选择了报价最低与次低的光伏企业作为中标候选人,价格低至0.625元/瓦。
光伏协会的反内卷努力被打脸
这两项招标
化解这场冲突的关键在于平衡各方的利益。既要确保光伏行业健康发展,又要顾及电力央企的成本压力。
1. 建立
合理的成本指导价:光伏协会应进一步细化成本测算,制定出更加合理的成本指导价,既保证行业生存,又避免过度暴利。
2. 完善招标制度:电力央企应完善招标制度,避免低价恶性竞争。可以通过设置合理的招标底价、引入综合评价
机制等手段,促进优胜劣汰。
3. 政府调控:政府部门应加强行业监管,整治内卷行为。同时,应出台支持性政策,帮助光伏企业度过寒冬。
标志性事件
多年后回头看,这场冲突或将成为中国新能源发展史的标志性事件。它折射出行业发展中面临的困境和矛盾,也为未来行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调和各方利益,实现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将是未来光伏行业面临的重大挑战。
发表评论